最近中兴被美国制裁,搞得乌烟瘴气。我不是这一个行业的人,自然对于这些高级芯片的来龙去脉,没有深刻的了解。只能从大家的讨论中,略知一二。前几天看到文学城一篇报导,提到一位自认大咖的海归,轰轰烈烈的回去,加入中兴,志在提升中国芯片的产业,结果多年来所做的是坑蒙拐骗。中兴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一点也不意外。多年来我对于海归的看法,一直没有啥变化。这几年在台面上的海归,不是在国内作出巨大的贡献,而是一天到晚借着媒体,互相吹捧过去在美国的辉煌成就。吹捧的目的,不像是在振兴国内的科学水平,而似乎是谋图私利。当然,绝对没有意味以偏概全。我们听到一句平常再也平常的话,经常出现在投资行业里面。过去优异的回报,不能保证未来的得利。 我相信大多数海归,都能安分守己的为报效国家而努力。 但是媒体很少会大张旗鼓的表扬。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金。当时,媒体许多知名的评论人,居然还说要是没有西方的科技,这位脚踏实地,热爱祖国的科学从事者,是无法拿到诺贝尔奖金的。我们当然不能否定西方科技的发达,多少帮助了屠呦呦的成就。但是不要忘记,屠呦呦得到西方科技的部分,也正好都是大家可以得到的。但是屠呦呦的成就,说明了她个人对科研的执着,努力,不计较其它名利而得到最后的结果。
我是学化学的,过去从事药业开发多年。自然对这个领域有了相当的理解。我的运气不错,毕业的时候,马上就进入当时以开发草甘膦为主的孟山都,从事环境污染保护,工艺开发,质量控制等工作。一干就是七年。七年之后,公司成立了药业部门,我就离开而改行。这也是后来将近三十年药业工作的开始。1988年,有一个机会,加入硅谷刚刚创立的生技公司,一直到退休,前后换过八个不同的小公司。我想十年大公司的准备,在技术上,管理上都建立了扎实的基础。可惜一直没有 机会施展自己在管理上累积的知识。自然,这也是我离开大公司,加入比较开放硅谷小公司的主要原因。2003年底,我还回上海工作了两年。那两年的海归,使我对国内药界有了相当的了解。我是个爱动的人,在上海结识了各地药界的英雄好汉。有研究单位的教授,更多的是药厂的科研人员。自然也有许多海归的杰出份子。
那个时候的海归,至少我的同事,都是手上有很好的工作。回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美国没啥大发展。总是借着自己在美国累积下来的十几年经验(实在称不上经验,也就是半瓶子醋!),进行一些项目。至少,大家还脚踏实地的干上一阵子。不到一年,美国各大药厂厉行裁员。在80年代初期出国的,拿到了博士学位,也工作了十年,这些老中们纷纷落马。我想落马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本身的工作表现。改革开放后,美国大学研究所纷纷提供奖学金,给国内的有志青年,让他们接受美国研究所的教育。这些同学,最大的特征,就是语言能力还有本科知识的不全。然而,努力的结果,经过六七年的奋斗,也终于完成了博士学位。工作了十几年,语言能力似乎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工作上的表现平平,自然招到被砍的命运。经过找工作巨大的压力,一年半载毫无起色之后,只有选择海归。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到了九零年代出国留学的,语文与本科的底子就比以前强大多了。这一批人,有不少在自己行业中,特别突出。在美国知名大学担任教职。有的取得了终身教授职位,有的惨遭滑铁卢,换了个学校,仍不起色,只有回国一途。在美国担任知名大学教授,必须要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的推展,靠着经费的来源。有了经费,就必须要有研究生来帮忙。看看我们国内的研究生,就变成了这些教授们的便宜劳工。一个真正有真才实学,又能够广结人缘,不难招收到优秀的学生。一个具有广结学术,工业人脉的教授,能够为自己未来的学生,妥谋出路,但是这类华人教授,少之又少。拿了一大笔资金,启动研究工作不易!惟一的退路,就是海归,作为吹捧自己的资本。
有一点我必须特别强调。很多华人学者,从研究生开始就是做一些比较冷僻的项目。这些项目,就是必须具备沉着的毅力。美国人比较现实,就是从事基本课题研究,也都是具有开发产品的前提。前几天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看到一则新闻。从2010 到2016年,美国药监局批准了210个新药。NIH过去在提供高达到一千亿美元的研究基金中,这些新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美国NIH赞助大学教授的研究项目。看看人家的教授,与经济效益是如何挂钩的,是如何在做基础研究的时候,目标就锁定在给老百姓提供实质性的效益。再看看我们回国的大咖。经常在不同的媒体上,重复看到他们自吹自擂过去的成就。甚至在自己遭受院士甄选挫折的时候,居然联名上书美国科学杂志,告洋状!写着中国式的英文,抱怨国内审批研究经费的不公。揭露许多研究机构内部的丑闻。恨不得抹杀整个过去中国最高研究机构的所有成果。
更有甚者,居然时时刻刻批评国内科研水平低下。抱怨青年学子毕业后,不好好继续科研工作,竟然改行学习金融。个人对于这些学生,能够放弃科研,及早进入金融行业,大为赞赏与鼓励。试想,跟着这些海归教授,三四年,所学的,所做的,在完成学业后,毫无用武之地,或者说,拿者微不足道的工资,从事一些仅供提温饱的生活。不及早改行,难道坐以待毙?做教授的不好好反躬自省,为啥学子们,放弃所学。反而大张旗鼓的宣导科学无望论。难道这就是今天这些大咖,对我们祖国的贡献!
我要说的是,一个产业的兴起,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就能建立起来。看看美国生物科技的发展。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大家齐心合力,在NIH还有其它赞助机构的资金推动下,产生了辉煌的成就。我们的科研人员,独自为政,就算有了具体的成就,也不过是一颗小螺丝钉而已。有的甚至连小螺丝钉都谈不上。可是不好好努力在自己分内研究领域钻研,成天在外发表无关研究课题的励志谈话,要不就是从事无为的行政工作,目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声望,得到自己的利益!看看丁肇中,目前已八十高龄,仍旧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这是一个从事科研人员的典型。再看看屠呦呦,凭着自己的兴趣,努力,全心一致的研究青藁素,从来也不刻意塑造自己的形象,难道我们的这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海归,就不知道在刻意吹捧自己的时候,停下来,看看,想想前人是如何对人民做出实质贡献!
根本还是在体制, 美国最不怕别人山寨他的科技, 最怕别人学习他的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