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学,我们的英文教授就更了不起了。他是老北平辅仁大学外文系毕业的。他说当年,他们的大学是背圣经出来的。不是为了信教而是认为圣经是一本最好学习英文的教材。从他那学的是一般常用的俗语。什么奶妈是喂奶寺,保姆是干奶寺。小费TIP的来源是(Toss in Pot)。在早年美国的小酒馆都放一个小铁桶,客人叫了酒,就顺便把铜板往小铁桶丢。我们也读到一些有名的短文。像老兵不死,甘乃迪总统就职演说,还有大学教育的目的,如果我再是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等等。他是很强调我们发音的准确。记得开学没多久,他要我们大家每个人念一段课文。然后立即评论。我们班上有许多本省人,念起英文很别扭。譬如把very 发成me-ry.把father 发成wha-ther。老师还把我们同学给消遣了一下。轮到我时,他并没有大大的赞扬。反而说我的发音有点像西部的牛仔。同时要我尽量把速度放慢。就这一评论,我就被同学认为是班上英文最正点的了。
每次考试,都是问答题。有的同学,把课文硬是背下来。结果分数不高。教授说他不是考背书,他是要我们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答问题。我那时的英文成绩不错,可是花在英文的时间不多。这位教授就是当年在台湾南阳街唯一办托福补习班的董世祈教授。当年从台湾出国的学子,几乎每个人都得经过这一关的。 每个星期日早上九点考模拟考,有听力等等。中午饭后,就是讲解答案一直到晚上。同学来自每个大学,男男女女好不热闹。我那年,啪嗒一下,第一次就过了。后来我又参加教育部办的的留学考试。记得英文科考的是单字,阅读测验,还有作文。作文题目是做个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英文规定是40分及格,我考了个74分。也算是蛮高的了。那年的状元英文也只不过考了个76分。
始终觉得自己的英文不赖,所以是信誓旦旦的要来美国留学。没想到,一开学就栽了个筋斗。我相信每个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总有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会使你的英文迈上另外一个境界。那是来美国的第二个学期,我的指导教授要求我上课带录音机。因为前一个学期,我修了他教的一门生物化学。结果成绩很不好。所以到第二学期,当他开高等生物化学时,就硬性规定我一定要带录音机,把整个课程录下来。他的一堂课我要花六个小时,把他的每一句话记录下来。不管是正文也好,讲的是笑话也好。一遍不懂就来回的听,到听懂为止。这样一学期下来,老板的话没讲完,我猜都猜的八九不离十。我的英文经过那一学期磨练,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转学念博士,当助教那年,拿了学生 交上来的报告,一对名字给愣住了。明明是William,改成了Bill。明明是Richard,变成了Dick。James变成了Jim,Jimmy。John 有的叫Johnny,还有的叫Jack。Margaret,叫成Maggie, 还有叫Margie。嘛七八糟的。我还特地跑到系里办公室去问。结果,他们告诉我那是小名。我那时还觉得老美的名堂还真不少。不过,从那时以后就知道了。碰到生人自我介绍时,还会主动的问一下如何称呼。譬如碰到Charles,就问是应该叫Charles,Charlie,Chuck, 还是Chucky。您怎么一问,WOW,他们会觉的您的英文很道地耶。
刚来美国读书期间,我还利用暑假到餐馆打工。在做跑堂的时候,经常与客人寒暄,为的是博取客人好感,争取小费。同时为的就是练习会话。那时的确闹出不少的笑话。晚上有客人打电话来叫外卖,一开口,还没接单子,就先说谷的奶。反正,能使劲的全使出来了。有时后甚至中文也出口了。在客人面前的比手画脚,有时也把客人逗得大笑。做研究生的时候,学的就是学术性的英文了。如何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发言。那个时候我们的指导教授,经常要我们对系里演讲。就是让我们有发表论文的训练。我觉得那时的训练对我日后是有莫大帮助的。我越在人多的时候,英文就越溜。在上海两年,每次来外宾,连我们的老板都直夸我我的英文很好。其实,只是我的两个小孩都大了,时常给我练习的机会。两个小孩的英文可真是好。有时我都听不懂,还得怕灯谜哪。
上班后,又学了不少办公室常用的英文。同事们有许多球迷,慢慢的我也吸收了不少球类比赛的用语。对于球赛转播的英文也可以听懂了。没事,还可以聊聊球赛的情形。到了上班这么多年以来,真正收获最大的就是英文写作的练习。我尽量自己写所有的报告。即使是我手下的报告,我也尽量自己插手。说实在话,有的老美写起英文来,真是不堪入目。偏偏在加州的老外特多,所以当我提出我来写报告时,他们简直就是求之不得。这样过去十几年我写报告的时间,几乎占了我工作的一大部分时间。无形中,我的英文写作能力就进步了许多。不但是报告,就是一般的眉默,也是写的很顺。我的感觉是,学语言没有捷径,就是要下苦工。一旦功夫到了,就自然够用了。其实我觉得英文进步到一个阶段后,就饱和了。过去几年到现在我的英文好像就没啥进步。我的感觉是应该多看些小说,杂志,报纸之类的,多了解一些美国的文化。我每天早上就看当地的美国报纸。两个小孩就一直买书看书。那天,我还跟老婆说,我们不用花钱买洋书了。看看儿子,女儿看过的书,就够我们看下半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