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沦落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让我们好好珍惜在文学城的相逢吧。
个人资料
yijiba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京同仁堂也会出事儿?!

(2006-10-24 09:45:38) 下一个

接连看到两个有关北京同仁堂的报道。激起了我写这篇短文的兴趣。我在上海工作了两年,刚好跟中药有关。也结交了很多药业界的朋友。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吃饭,自然而然的就谈到许多中药界的花边新闻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同仁堂这个老字号。这一阵子好象捅了不少的篓子。我在文学城网络上,看到北京当局正在调查北京同仁堂的“广告有效,药无效“的消息。我心里起初是一怔,很快的就告诉自己有点大惊小怪了。前几天,本地的报纸又报道北京同仁堂的天王补心丸出了问题。有位湾区的中医师,在北京买了天王补心丸,回来吃后,立即发现异样。随即到厕所吐出,但是好象喉咙已受到了伤害。报上说,这位医生,把剩余的药丸,交给美国药监局要求检验。我们的领事馆也立即发表声明,说有位馆员,在本地买了一瓶。吃后,并无反应。报上还打圆场,说出口的品质是比国内要好。看样子,在国外的人命的确是比国内值钱的。

 

在我的想象中,北京同仁堂的中药是应该有十足分量的。老字号的声誉得来不易。早年总是以治病为主,盈利为次。再看看这几年,北京同仁堂的确也改组了。香港的李嘉诚集团买了一大部分。目前是主要的股东。大家也都知道,李先生几年前开始在国内大举收购国有中药资产包刮北京的同仁堂,上海的同仁堂,雷允上,广州的白云药厂(中药部分)。听说李先生在国家的回馈下,能够以很好的价钱到手。 我们几年来看到的是,公司收购后,并不是积极着手使用现在的尖端科技来开发新的中药,改进老药的品质管制。而是急于把收购的公司,分别包装。凭着集团在海外的声誉,然后分别在香港,伦敦上市。收回所付不成比例的投资。在这种以利 为营运的方针下, 公司成员的工作目标,就难免不再以治病为主。还有谁会去注意品质管制 。既然以营利为主,那不实的广告,品质的问题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李先生先后以中药包装上市的公司有好几个。听说在香港上市时,香港的老百姓都是争先恐后的认股。真希望,香港小老百姓购买的药业股本还能保住。李先生集团拿着这些投资者的钱,再继续向国内收购。看样子,不多久,国内的几个主要中药 企业可能都会落在他们手中了。长此以往,我们的药,不是用来治病,而是被这些人当作商品来获取暴利。这与一般国外从事药业,以治疗疾病为主,是完全不同的出发点。殊不知,只要药能够治疗疾病,那紧随之而来的就是可观的利润啊。

 

我们本地的官员,立即发表声明,维持同仁堂声誉,是值得称许的。我担心的是,看看我们国内的中药市场未来会是一个什幺样的局面。我手边没有资料,但是我知道国内可是有成千成万的中药从 业者,每年靠着微薄的利润求生存。国内的朋友告诉我,李先生王国的介入中药界,无非是要把国内中药市场重新洗牌。结果是,这块大饼可能慢慢就会被少数几个大户蚕食。而且很明显的,这些生意人的出发点已经不是卖药治病了。而是拼命打广告,一股脑的想赚钱也正符合了“无奸不为商“老人的古语。

 

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李先生要向全世界提升我们中药的苦衷。就象他一再声明跨足中药业的初衷。这几年来李先生也的确为国家捐了不少的钱。造福了不少的国内学子同胞们。他在香港回归时,还首先对中央表了态。他是一个爱国分子,那是毫无疑问的。 国家和政府给与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正是对这一切的充分肯定。可是他手下的人,好象一心一意,权谋私利,实在辜负了李先生一片振兴中药的苦心。那年我在北京,搭出租车时和许多师傅闲聊,师傅告诉我,李先生的手下很有办法,在採購國有企業過程中,不知不觉就把中央给坑了。我每次还会乂正言辞的为李先生辩驳。您知道北京的出租车师傅,他们各个可都是名嘴儿。他们一句“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把我堵的可真是哑口无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