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80)
2021 (49)
2022 (69)
校长是一校之长。校长的才学胆识肯定会主导治校风格。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年校庆祝贺大会上致辞念了两处错字:鸿鹄读作鸿浩,将莘莘学子误为菁菁学子(菁菁的意思是草木茂盛状,只用来形容草木,不能用来形容学生众多)。有些网友为其辩护说,常人生活中说白字不可避免,何况他还道歉了;而且事出有因:由于文革,小时候没有受到系统的、正规的教育。
我和林校长是同时代人。从小学3年级就赶上文革,这一段的系统教育确实缺乏。同学中也有互相纠正白字的情形。记得大学时我们宿舍晨起跑步,一个同学看见东方的朝阳,诗性大发,念道一轮红日,再再升起。逗得大家大笑不止。
念白字到底是不是个事儿?应该是因字,因人,因地而异。
因字而异:中国字有常用和生僻之分。没有人敢说认识所有的中国字。当年清华顾校长在赠送宋楚瑜黄遵宪诗时,不识“亻瓜(音“夸”)离”。这个“亻瓜”是生僻字,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不会念可以理解。林校长念白的是鸿鹄。虽不是在日常口语中常用,但是对于大多数初中文化以上程度的人,应该都能认识。而且鸿鹄之志的成语和陈胜吴广的典故都属于文化常识。一个人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中小学之后的长期生活中的学习和积累。林校长不识鸿鹄,确实说明他在弥补自身文化缺陷上不如他的同时代的一般人。
因人而异:如果林校长是一个普通人,这个白字可以不计。但号称中国最高学府的掌舵人,白字水平低于一般民众,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你既然占了此位,才学胆识就应该达到相应的水平。虽不敢望蔡元培、胡适之之项背,但最起码的不辱斯文是应该做到的。念白字说明林校长才学上有欠缺,难符其位。
因地而异:私下、小范围说个把白字不要紧。但在重大庆典,公众场合上确实不应该出现念白字这样的低水平错误。比如G20杭州峰会和北大120年校庆。事先把稿子看一看,顺一顺,演练一下是应该的。前例中的清华顾校长如果事先温温功课,就可以避免在公众场合出洋相。林建华念到鸿鹄时,有个明显的停顿,说明他有犹疑之处。有疑问而不事先弄懂,说明缺乏质疑和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这就是胆识问题了。
林校长在道歉信中提出了他致辞的中心思想是“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进一步肯定了他对质疑精神的否定。说明他在重大庆典上念白字,不是偶然事件。质疑、对权威不盲从的态度是1949年以前的北大精神。代表着治校者的胆识。因为对质疑精神的否定,乃有对吴昕的封杀。也导致了北大自49年以来,少有创新,对当权者唯唯诺诺。林校长在胆识上确有亏欠。
念白生僻词不是个事儿;普通人念白字也不是个事儿;私下场合念白字也不是个事儿。但是中国头牌大学校长在重大场合念白一个普通词,在道歉时更反对质疑精神才真是个事儿,而且这事儿还不小。
这是考工记里的一段话,看看几个非常用字认识几个:
橘窬淮而北为枳,瞿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
陈胜起义的完整故事应该包括他的出身和志向。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文化常识。尽管可能没有从课本上学到史记,但如果平时多读书,应该很容易地认识到这个词。
最后,这只是文章的一小段,不是文章的要点。
仅仅念白鸿鹄并不要紧,可以付之一笑。全文的意思是:念白生僻词不是个事儿;普通人念白字也不是个事儿;私下场合念白字也不是个事儿。但是中国头牌大学校长在重大场合念白一个普通词,在道歉时更反对质疑精神才真是个事儿,而且这事儿还不小。
非也
1. "但是对于大多数初中文化以上程度的人,应该都能认识" 陳勝吳廣起義是文革某年之後才有的課文,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林有可能在上學時候沒有接觸到這個課文.此話應該加個定語:"但是对于大多数學習過陳勝吳廣起義這篇古文課本的初中文化以上程度的人,应该都能认识"
2."而且鸿鹄之志的成语和陈胜吴广的典故都属于文化常识", "鴻鵠之志"是否文化常識有待商榷.陳勝吳廣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典故,但是其中"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未必是常識.
3 "一个人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中小学之后的长期生活中的学习和积累", 這種積纍是有一定隨機性與選擇性的,一個人的積纍和另一個人的積纍並不儘相同. 也無需要求必須在某個詞句或某方面必須積纍.
庖丁是解牛高手,但是我們不必要求他會做牛肉炒土豆...
美国总统,欧洲政要常有念错字的,也没见其本国人不依不饶。到了中国北大,就有人跳出来死揪住不放。都什么人哪,真是。
少管闲事,洗洗睡吧。实在闲得发谎,明早起来把自己门前草坪打理干净点。
通用汉字大约7000个字。其中3500个字是常用字,大约能涵盖书刊杂志报纸的95.5%.其余0.5 %由剩余的3500非常用字涵盖。也就是说是否认识这3500非常用字对读书无关紧要。日常口头交流更是如此。
"鹄"字属于非常用字之一。这个字很多人认识是因为文革时中学课文中有陈胜起义一篇古文。徐校长中学时候可能没有。
这个事之所以成为一个事是观者的观点问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 什么更重要呢? 是一视同仁,实事求是,合理宽容更重要,还是以偏盖全,只看面子,只顾脸面更重要呢。难道一个人是否胜任校长就看是否认识一个"鹄"字。
这个字在没认识之前 猜测读音为"浩" 其实是一个合理猜测(联系浩,皓,晧,哠等字 均读"浩"音)。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是以50步笑100步。不信看你能认识多少如下10个非常用字(随机选的):
捭,孛,吺,觥,摃,撽,湫,鴾,鹜,筲
你认识的百分比是多少,大约你在类似场合下念对的概率就是多少。看看你是以多少步笑100步的:)。
之外此人投机,蒙混过关已习惯成自然,在他一愣的时刻还是决定再蒙混一次,这种场所都敢那没人的时候会怎样?
在不对的地方(北大),遇上不对的人(业务尖子从政),念了不对的字,引来了麻烦事,因为那是北大。。。
===================================说的好,正是我想说的!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