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民企将成为国际经济开发的主要力量之一

(2006-12-01 12:06:04) 下一个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这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是我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对外开放是我国国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的重要动力。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民营企业更应该成为“走出去”的一个生力军。
  一、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基础和条件
  民营企业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存在背景和发展道路。统计数字表明:1989年,中国私营企业仅有90581户,从业人员164万人,注册资金84亿元。过了短短13年,到2002年底,私营企业数增加到243万户,从业人员3247万人,注册资金2.47万亿元,分别增长27倍、20倍、294倍。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从1989年的0.57%增长到2001年的20.46%。这几个数字表明: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展是中国这些年改革和发展成功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主要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得益于改革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实,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参与对外开放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主要是为国有外贸公司提供货源。当民营企业有了一定发展以后,涉及的生产领域扩大了,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了,出口货源品种丰富了,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但在当时的外贸管理体制下,私营企业不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一些私营企业只能通过国有外贸公司出口,也有一些民营企业采用变通办法,戴上“红帽子”走到前台,获取国际市场“通行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流和扩大,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从1999年开始,中国民营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在1999年初颁布了对私营企业外贸自营进出口权的规定。2001年7月国家进一步修改了外贸进出口权的规定。当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完成出口交货值2684.3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2倍多,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8.2%上升到16.5%。2002年1-7月,浙江省有进出口自营权的6281家民营企业出口总额43.34亿美元,同比增加47.1%,比该省同期出口总增长高出25.9个百分点。2002年,上海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近2000家,出口额3.27亿美元,同比增加7倍以上。同时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企业也有了发展。
  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几年成长进步,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条件,其中一批能抓住改革的先机,具有敏感的市场意识和世界眼光。经营灵活的民营企业,已率先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举几个浙江省民营企业的案例,来看看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情况。
  1.正泰集团,是国内一家知名的生产经营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的民营企业。创业18年,从一个作坊式的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额60多亿,出口交货值3588万美元的管理规范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在竞争中成长的正泰集团,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道路。他们以质量打造驰名品牌,以诚信构筑国际化经营体系,并培养了自己的专业人才。如今的正泰已在北美、欧洲、中东、亚洲的几十个国家、地区建立营销机构,在美国硅谷成立研发信息机构,这种“两头在外”即研发和营销机构在外的经营模式,能跟踪先进技术发展,及时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是我国制造业进入国际经济舞台的一种有效途径。
  2.广厦集团是采取借用国有公司的经营渠道组织劳务出口,承接工程的方式走出国门的随着企业实力的逐步增强,他们产生了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强烈愿望。在1998年广厦集团通过跨地域资产重组控股了有外经、外贸经营权的国有公司———中国南京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实现了“借船出海”。他们在世界许多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境外建厂,积累了丰富的国外工程施工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外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确立了“以建筑、不动产投资经营、人力资源输出等为主的服务贸易与并购国外企业、工业园区开发等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国际化模式”。我们高兴地看到,前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2003年外贸工作会议上提出,“研究允许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私营企业对外工程承包权的问题可望很快得到解决。
  3.湖州红鹰企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保温、耐火材料及冶金辅料的民营企业,他们走的是一条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道路。1993年他们首先进行了同美国特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合资,用他们的话说叫“借梯攀高”。在短短的几年里,他们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实现了企业的全面提升,进而在2000年迈出了“走出去”的坚实一步,在越南建立了南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他们称为“借地发展”。既为自己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收益,扩大了国际交流领域,拓展了国际销售市场,又为合作伙伴节省了外汇,提升了其生产能力和水平,取得了“双赢”。
  4.华立集团走了一条高起点与国际竞争的路子。2001年9月华立集团成功收购了飞利浦CDM A移动通信部门,获得了飞利浦公司CDM A全部知识产权、研发成果、研发设备、研发工具和一大批有经验的研发人员,一跃成为国内IT领域首家掌握芯片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华立是由一个乡镇小厂经过30年创业成长起来的,是一家产权清晰,运作规范,在国内有17家生产制造型企业,控股3家上市公司,在美国、泰国、加拿大设有制造工厂和研发机构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华立是利用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来完成飞利浦CDM A移动通信部门的收购。这里借用汪力成董事长的一句话:“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国际化、资本市场和技术结合起来。”正是有了这样国际化的胸怀和眼光,华立集团实现了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由一个完全的本土企业向跨国企业转变。
  三、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增加产品出口和扩大海外投资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学习和掌握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和方法,扬长避短,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外部环境来看,也要各方支持,共同努力。
  首先要认清民营企业的优势与不足,民营企业的比较优势,一是成本上的优势。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是以成本优势为主,而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相比,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生产资料的使用、历史包袱等方面明显占优,成本优势更为明显。这种优势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是产权上的优势。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经营自主,所有者到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经营成果与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直接相关,国有企业出现的“富了方丈穷了庙”的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很少发生。
  三是机制上的优势。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反映敏感,适应国际市场能力强,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经营多品种、小批量、价格比较低廉的出口商品上优势明显。
  四是经营理念上的优势。民营企业是伴随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他们求知欲强,有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敢冒风险,抓住机遇,决策果断,有着很大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但是,不可回避的是民营企业也有弱点和不足,也阻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民营企业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缺少复合型人才,失去很多进入市场发展的机会,因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弱了融资能力等。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较低。虽然,我国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依靠科技研发,努力把科技成果引进企业,但就总体而言,由于资金困难,在购买专利产品、科技人员的引入、更新设备等方面还相对滞后。
  三是经营手段和策略不够。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新手地位,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由于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手段单一,从事一般商品贸易居多,劳务输出、引进外资、海外投资形式少;单独经营多,与国外企业参股控股合作少;传统方式多,运用现代国际贸易方式如: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少。另外,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完整的战略等问题都影响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其次,从政府、社会等企业外部环境看,民营企业在“走出去”道路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融资困难。目前企业很难通过银行贷款来充实海外投资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使企业难为无米之炊。
  二是外汇管理制度的限制。不利于需要配套现汇的实物投资项目,不利于需要较多现汇汇出的非生产性服务网点的设立。如:售后服务、研发项目等。
  三是审批程序繁杂,环节多速度慢,且多家管理,延误商机。
  四是缺乏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信息支持的专门机构。
  五是出口退税延滞问题比较严重。这些困难和问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到位的表现,随着我国进入W TO,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将会大大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得到更快的发展。
  另外,工商联要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做好服务工作,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助手,又是非公经济的“娘家”。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加强对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活动和进出口贸易服务是工商联的任务和责任。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工商联与海外商会的传统和对口联系渠道,开展对外合作,如产品出口,边境贸易,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通过国际化经营,逐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工商联也要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的信息,分析比较优势,研究国际上不同区域市场的特点和进入的可行性,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一展身手,这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民营企业不可为出去走而“走出去”,而要把“走出去”作为企业自己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作为增强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经济大潮中锻炼、拼搏,必将成为一支走出去的生力军,进而成为一支主力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