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和信的双方观点,欢迎大家参观讨论,玩丛林的人,免进
(2006-11-30 21:36:15)
下一个
知和信,谁先谁后呢? 来源: ICLL
首先要说,这两个过程不断相互影响,和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一样,并非单一存在。比如说,人民的素质影响政治家的产生,反过来,政治家又影响人民的素质。
人的知和信也是一样,但首先,是有知,最早的知,是人体的感知,在人类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前,根本无法听明白别人说的话,所以根本谈不上信。但这个时候,却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感觉,发展自己的知。在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大脑才有了质的变化,开始能明白别人说的话,这个时候,才开始发展信。
所以,从人大脑的发育角度,就可以很容易地证明,知在信前。
在实践中,信从一开始,就必须有知来支持。比如说,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孩子就行,但陌生人说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不信。为什么?因为父母在长期和孩子的接触中,建立了自己的信誉。父母通过大量和孩子的接触和爱护,给了孩子这样一个信息,即父母不会伤害他们,相反,信父母的话是有好处的。这个信息,不断地被孩子的实践所证实,也是孩子继续保持对父母信任的基础。
在信任的基础上,孩子开始学习知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间接知识,我们自己能做的实验很少。那么为什么我们信任这些知识?这是因为知识共同体本身,建立了信誉。这个信誉的建立,也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检验,给我们普通人不断的新的知,而这些知都能够得到实践的检验,这个信誉,才建立起来。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古代的科学家,他们的信誉就无法和今天的科学家比。他们必须反复向公众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今天,HAWKING 说宇宙有大爆炸,大多数人都信了,不需要他来证明(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你也看不懂)。为什么?因为数千年中,诚实的科学家用实践,建立了他们的信誉。
所以,在知和信的问题上,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知是基本的,信是衍生的。必须在知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信。但他们又是相互影响的。但人类经常会发展出一些误区,比如说,因为巨大利益(永生)的诱导下,就可以完全没有知的基础来发展出狂信,原因很简单,这个狂信给他巨大的期望利益。但我们要知道,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知信关系,而是受到巨大利益干涉后的扭曲的知信关系。
有点自相矛盾呀,这个知的概念换来换去呀,你说知是感知? 来源: josephshen
然后,在后面又说成了知识?
另外,在孩子学习知识的时候,你又说“在信任的基础上”,那么,信又是在知之前了,呵呵。
我总结一下,除了几个“烟幕蛋”如人民素质和政治家的关系(狗屁不通的逻辑以外),还有后面自说自话,自我狂信之类的话。了了其实是在说:人的感官知觉在前(这点是我们承认及强调的),建立信任在后,(其实说白了,信自己的感官在前,信父母所说的在后,信任别人更后,信任书本上的间接知识再后,而且要了解真知识,还要有实践的检验),再接受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再用自己已经相信了的知识和感官知觉,接受新知识。
其实了了说的是信在知前,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