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我一直想触摸却又有些胆怯的宝地,怀着好奇心,我来到了非洲北端的突尼斯.
首访的第一个要点,是迦太基(Carthage),迦太基遗址位于突尼斯近郊北边15公里,频临突尼斯海边,在突尼斯众多古迹中最为著名。
据罗马史诗《伊利亚特》描述:为躲避兄弟的仇视,腓尼基的狄多女王逃离了泰尔王国,从现在的黎巴嫩远渡重洋,来此领导着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
从远处,能眺望这座崛起的城市,泰尔人的领地,它就是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的迦太基。
迦太基古城兴建后,国力逐渐强盛,版图不断扩大,成为当时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商业和农业中心之一。
腓尼基人的强盛后与罗马帝国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腓尼基人被罗马人击败。按照罗马元老院的坚决主张,迦太基被罗马军队夷为平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在一次据说长达10余天的大火中被焚毁。
公元前122年罗马又在旧址上重建城市,并使其发展为国内仅次于罗马城的第二大城。公元698年,它被阿拉伯军队彻底毁灭。
突尼斯虽属非洲,但在当地几乎看不见黑人。我们的私人导游和司机是意大利人的后裔。在突尼斯1千万人口中,98%的人是穆斯林教徒。当地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和法语。
我们在参观了迦太基遗址和博物馆后,被带到一处"儿童墓园",一个名为托斐斯(Tophet)的地方。这个墓地里面,有很多泥罐,里面装的都是祭祀殉葬的贵族家的长子,从新生儿到4岁不等,时间大约从公元前4世纪到2世纪,大概就是罗马―迦太基百年大战那个时间段。集中了大量孩童遗骨的墓地,门口的牌子上用古老的文字写着“SANCTVAIRE PVNIQVE”——其实,它才是所剩无几的真正迦太基人遗留下来的宝贵古迹。回来以后补读书才知道,Tophet是迦太基用儿童人殉的墓地。最初的考古发现真是令人不寒而栗。月光下的宗教仪式上,一些年幼的儿童被祭奉给拜埃尔--古代腓尼基人信奉的太阳神。但是导游说,实质上当时并不是每家都将长子祭奉的,而只有当长子患病才祭奉给神。
西迪布萨义德(Sidi Bou Said)的“蓝白小镇”。这个坐落在海边峭壁上的小镇,由白色的墙和蓝色的门窗简单地勾画它纯洁美丽的轮廓。
沿着鹅卵石漫步上坡,沿途看到摆放着各种工艺品的商铺。这里聚集着许多艺术家,他们的手工艺看似简单却包含着娴熟的技巧。
突尼斯人的生活十分悠闲,他们的收入能满足基本的生活,而宗教信仰让他们对人十分慷慨。
据导游介绍说,突尼斯的穆斯林银行存钱和借钱都没有利息,他们追求的是万众合一的境界。
我们在蓝白小镇的橘子树下品尝了当地的薄荷糖水茶,清凉和甘甜的味道,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当我们离开小镇的时候,我在车上看着沿路走过的人群,他们本身欧洲白人,装束却像中东人,受地中海海风的洗礼,他们黝黑的皮肤怎么也不能变成非洲的黑人。这就是突尼斯人奇特的地方。
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突尼斯市中心,沿路经过几个沿海的新建城市,这里的现代化设施让突尼斯与世界接轨。
新建的海景公寓房价格高达80多万美金。按突尼斯人的传统,男孩结婚必须有婚房。所以投资和买房是突尼斯人最关注的事情。这和中国现代的习俗有十分相近的地方。
由于突尼斯这几年来政局比较动荡,市区的政府机构门前都停满的装甲车,大楼用铁丝网围起来。但这不影响附近的办公大楼中年轻的职员在街道上午餐和休息。而与闹市相连的老城区里,纵横交错的集市依然人满为患。
虽然老城失去了城墙,但仍然留存的城门。这里的清真寺有10几个分殿,可容纳2000多人。
老街集市的分布相当有规划,按照服装,干果,手工艺品等分成十几类,人们在中间散布购物,对游客来说,老城具有无限的魅力。
最后一站是参观世界著名的马赛克大型博物馆。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专门展览古代马赛克镶嵌画的大型博物馆。这里确实珍藏了一些古罗马时期的珍贵马赛克作品。
展馆的环境十分清洁,观光者需要用塑料鞋套才能进入参观。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机会全部看完。突尼斯就在我们初略的一瞥后消失在我们的眼帘下,但它却以它的独特,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顺祝各位朋友新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