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岛之恋(zt) (图)

(2006-08-23 00:43:25) 下一个



青岛之恋(转) 送交者: iPod 《中国式离婚》热播时,收到一些朋友的信,说,又看到青岛那熟悉的风景了,好生怀念。 其实,我的感想更复杂一些。这部电视剧是在青岛取景,我在青岛;陈道明扮演的男主角和我一样都叫“建平”,而且我们都有一个儿子;因此,当蒋雯丽扮演的怨妇厉声指责“建平”如何如何时,不免有点心惊肉跳。这是一种极其贴近的观赏体验,电视剧上呈现的场景大致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荧屏内外恍惚难辨,大有庄周晓梦迷蝴蝶之惑。 一个美丽的城市,怎么可以没有美妙的电影呢?譬如,巴黎,我们能数得出有多少好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情归巴黎》、《巴黎野玫瑰》、《新桥恋人》、《红磨坊》……不能再数下去,手指头都要酸了。 遗憾的是,《中国式离婚》不算好,比不上风景好。这么好的风景,不应该拍这种婆婆妈妈鼻涕眼泪的东西,应该更纯粹更好玩更浪漫,譬如,像《罗马假日》,为什么不能来一个《青岛假日》?还有,《廊桥遗梦》也可以搬到青岛来拍,直接就叫《栈桥遗梦》。 细数一下,来青岛拍摄的电影也不算少了。曾经,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E-MAIL,标题就是:今天,我看见你了,也看见郑伊健了。我有点晕,然后看她慢慢地写:上午,我在天主教堂前拍照,看见你背着大包走,我犹豫了一下,没打招呼,你匆匆地走过去了;下午,我回到天主教堂,看到郑伊健和一群人,在那里拍电影。原来如此。但是,我实在喜欢那信里淡淡的语气,提到明星,像提起隔壁的小三。后来,我知道,郑伊健的这部电影是《恋之风景》。在影院里,我看到了朋友提到的那一幕,心里有一种微妙的温暖。走出影院,旁边不多远就是天主教堂。明星带着他的传奇,降落到我们身边,把此地变成了一座浪漫之城,大家都是主角,享有共同的梦幻布景,拥有不同的缘分际遇,占有各自的喜悦悲伤。庸常的生活因此染上了一层戏剧性,开始变得有趣。 我想拍摄一部片子,叫《青岛之恋》。用缓慢的独白展开:爱一个城市,就像爱一个人。爱一个人,我会记得,在316路公交车上,手在不经意间与她相触,以后我独坐这路车,怀念她双手的柔软;爱一个人,我会记得,在栈桥海边星光下,她为我轻声唱歌,那些歌顺着耳朵渗入血液潜入身体,以后我路过栈桥,歌声从心底浮出,反复播放;爱一个人,我会记得,在乱糟糟的菜市场,她陪我挑选暗褐的蛤蜊、翠绿的蔬菜、洁白的豆腐,然后把这做成难吃的一桌子菜,逼迫我全部吃光,以后我路过菜市场,突然间觉得很饿。就这样,我爱上这个城市的公交车,我爱上这个城市海边的星光,我爱上这个城市的菜市场,我爱上这个城市,就像我爱上这个城市里的一个人。 然而,这部《青岛之恋》不必变成胶片,它在我头脑中早已拍摄完成,我反复地不知看了多少遍,它比世界上任何一部爱情电影都要好。 前些日子,经过八大关,已经是满树秋色。短短一个上午,我至少看到了一百对拍婚纱照的——婚纱照也算是一部爱情电影的剧照吧——可谓摄影师多如狗,新娘满街走。我看到了一对小夫妻在赌气,摄影师急得满脸是汗;我看到一个新娘对着镜头巧笑时,他的新郎却在偷瞄另一个新娘的胸部。还有更有趣的一幕,一个年轻美艳俗气的新娘,在草地上仰卧,摄影师吩咐助理,将一大把金黄的银杏叶扬到她脸上。摄影师说:你要表现出非常惊喜的表情。新娘撒娇说:这个太难了,我又不是演员。旁边一个老男人说:你只要把这些银杏叶想象成钞票就成。新娘娇媚地笑了:还是老公了解我。老公微笑,满脸的皱纹愈加深陷了。 或许,在这个浪漫之城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电影在上演,只是剧本尚未完成,我们能猜中开头,却猜不到结局。别担心它是悲剧或者喜剧吧,只要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