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藍綠之爭或黑白之爭?
(2006-08-22 16:28:38)
下一个
《風向》藍綠之爭或黑白之爭?
台灣第一家庭弊案果不出所料,從弊案的是非對錯,演變成政黨對決,進而使島內分裂為兩大陣營。過程中暴露陳水扁精於政治操作,挾持民進黨為第一家庭操守背書的可議做法,而綠營政客的利害盤算顯較藍營嚴重,因同拒呂秀蓮繼任總統,使扁有挾諸侯號令綠營契機,綠營眾議滔滔卻無諤諤之士敢質疑扁,是民進黨最大的悲哀。
這場風波正在考驗台灣社會的素質,到底有無是非、道德標準,也檢證綠營群眾到底願接受品格和操守有重大瑕疵的陳水扁,以「台獨大業」或「本土政權」為重,抑或仍堅持創黨時的清廉和道德堅持。所謂維護本土政權,無視濫權貪瀆,是不通的邏輯,但四大天王或黨內公職菁英顯然都畏懼反扁可能導致群眾疏離,許信良、施明德、林義雄、沈富雄等退黨後成「孤鳥」,難再發揮影響力,說明綠營選民極度重視意識形態純度,奇特的政治文化被扁所乘,用以挾制公職,民進黨遂成被裹脅綁架的幫派,是非和司法公義之爭,已成政黨的惡鬥。
回顧這段過程,扁伺機而為,除了「沉潛、後退、進擊」的危機處理模式,扁的律師性格和機伶,處理弊案危機發揮無遺。其實一開始,本案就該料定難辦出結果。其一,台灣司法向來被政治力量哂茫?膺用國安情治系統操控辦案進度易如反掌,外界期待辦案辦到火燒第一家庭,本就太樂觀了。
其二,回顧調查局開始偵辦前,局長曾數度乘車出入總統府報告或商討,辦案早設下「防火牆」,只辦第一親家,不辦第一家庭。例如趙建銘和陳幸妤的家未被搜索,陳幸妤怎可能不知夫婿捲入如此多關說案,但案發後她帶著行李住進總統官邸,能掌握的證物極可能已在檢調「預警」下銷毀或帶進官邸,檢調不敢搜索官邸,何能向上偵辦?SOGO禮券是因證據在外,無法掌握,才會牛頭不對馬嘴。
對扁而言,只要案情控制在「只有合理懷疑,缺乏證據」,對扁的操守質疑就能輕易導向政治迫害和黨爭。所以泛藍罷免案啟動,綠營內質疑扁的異音立即消失,扁也輕易動員死忠群眾反嗆聲,甭說罷免難過關,「刺馬」之說出唬瑣u內兩極化,扁度過危險期不說,且站上制高點號令反制藍軍,泛綠因此凝聚了近期罕見的團結。而情勢愈險峻,支持扁的力量愈大,他還怕甚麼?
一個社會能被少數政客這樣操控,意識形態凌駕是非善惡,群眾明知有問題卻能因「台獨大業」犧牲原則、包容貪瀆,不能不說是另一「台灣奇蹟」,外人只能搖頭歎息。
所以27日立法院審議罷免案,不必寄予任何希望,藍營真正意圖在罷免案未通過後的倒閣,促使國會提前在年底與北高市長一起改選,在單一選區下挾民氣再重挫民進黨。倒閣既有挫敗蘇貞昌銳氣的功能,也附帶測試蘇能否倒戈反扁,否則蘇貞昌即使2008年有機會參選總統,不敢堅持原則也將成選舉的包袱。
立院如能在年底改選,藍軍又能大勝贏得逾三分之二席位,不無可能讓罷免案在立院捲土重來,所以陳水扁即使能逃過今年這一劫,所餘任期的痛苦還未結束。只是如此一來,將使台灣繼續陷入政治惡鬥和政府空轉,綠營能挺扁到何時,是個未知數。一次罷免不成對藍營並非全無政治好處,民進黨願意和陳水扁一起受凌遲,是自己的選擇。而馬英九到底是有領導能力的新領袖,抑或只是「反陳水扁現象」的投射寄情,此役之後也會較明朗化。
陳世耀
2006-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