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洲谈伊拉克战争对中国启示:我们必须当强者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个
伊拉克战争已成为昨天。仗是打完了。环顾战场,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凄凉感。我不禁想起历史上法国莫莱特元帅发给拿破仑的一封电报:“陛下,战斗已成为过去。这里已是片甲不留。”战场上可能片甲不留,但战场之外的东西却有许多。我在思考。军队在思考。国家在思考。———刘亚洲(空军副政治委员,中将)
伊拉克战争之初,我们有些军事专家说看不懂。专家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战争观念里。我在看电视时也听到他们说“包饺子”啊,“扎口袋”啊,“埋地雷”啊,“地道战”啊等等,差点把我带到《平原游击队》的电影里去。
《纽约时报》当时发表了一篇名为“萨达姆的中国参谋”的文章,说“在这些专家的头脑中,仍然顽固地残存着‘人民战争’的陈旧思维”。并说,有这样的专家,中国军队也许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可怕。这种说法只能代表西方政界和军界的某些观点,不足为凭,但是,用半个世纪前的战争观念看今天的战争,的确是刻舟求剑。伊拉克战争不是一场新得让人看不懂的战争。十二年前的海湾战争,四年前的科索沃战争,两年前的阿富汗战争,大同小异嘛。二十年前的马岛之战、格林纳达之战,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我军实现现代化有太多的瓶颈,但观念束缚是最大的制约。
启示1
改变军事观念
观念的改变是最大的改变,也是最根本的改变。
和美军同处一个时代,既是我们的不幸,又是我们的大幸。不幸是因为其强大,大幸也是因为其强大。相比较我军,美军反而有些不幸。我认为,美国空军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飞机越来越先进,而战术却越来越呆板。因为相当长时间以来,美国空军缺少一个真正的对手让他们来检验自己的飞机到底有多么强,更谈不上战术上的较量了。所以美国空军现在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举个例子:美国一所军校在射击训练课程中,从不使用我们军队常见的那种人像平面靶。他们把木靶穿上敌军制服,在里面塞满干草,然后把番茄酱倒入塑料袋中并戴上帽子,作为靶头。学校的教程中写道:你可曾在战场上看过敌人在胸部挂着一块白色木板,上面还画着圈圈,标出数字的呢?敌人不会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摆好姿势让你射击,他们只会像老鼠一样从掩体内伸出头来窥视四周。我要你打的就是这颗老鼠头。要你平时就熟悉脑壳破裂时迸出像番茄酱一样的血浆的血腥镜头。这才是贴近实战。
美国人并不把解放思想成天挂在嘴头上,但思维始终是开放的。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本土130多年没有战争。这样一个从未遭受过外敌入侵的国家,他的军队的报纸却天天聚焦于各种国际冲突的热点,天天讨论美国应该应付怎样的挑战。只看那些文章的题目,你一定会以为有人已经逼到了他家门口,他已濒临战争的边缘。另一方面,全球唯有美国在世界各地不断地进行战争。其战斗力已锤炼得炉火纯青。美军对世界军队来说,已不仅仅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种符号,代表着一种价值体系。它不停地在高起点上启动。它开风气却都不为师。
美军不强调变革,是因为它天天都在变革。我军知道规则,美军知道例外。最不好玩的游戏是——轮到你上场时却改变了规则。人生往往如此,战争又何尝不如此?对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而言,观念就是战斗力,就是素质,也就是说它是最本质的东西。武器装备的差别可以通过采购得到弥补,军人素质的差别却用钱买不来。
我们军事评论家为什么会判断失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的观念落伍了。譬如,我们的专家谈“诱敌深入”,谈“空城计”,但美军根本就没有同你周旋的企图。
启示2
一定要注重军事战略
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是:一定要注重战略。我这里指的是军队发展的战略。军事战略也是国家战略。迄今为止,美国军事战略已经历了九次大的调整。我认为,中国军队的改革,只有战略问题没有战术问题(或者说暂时没有),只有决心问题没有能力问题。面对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我军必须有所准备。
在制定战略上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避免失误。我举个例子。在这次伊拉克战争前后,法国就存在着战略失误。从民族感情上讲,恢复昔日大国荣光一直是法国政府和民众追求的目标。法国辉煌历史始终是激励法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但是,法国对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强烈愿望,总是使其对自身实力的影响力做出不切实际的估计,以致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脱节,经常陷入尴尬境地。回顾战后法国外交史,可用一句话概括:以二流国力充当一流大国角色。在“低位政治”上,法国的确为世人瞩目;但在“高位政治”上,法国总是铩羽而归。进攻越南是这样,出兵阿尔及利亚也是这样,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武力入侵西奈半岛也是这样。此次伊拉克战争,面对美国的坚定决心、强硬姿态和惩罚威胁,法国不得不再次低下高贵的头颅。在一般性事件上当“出头鸟”,结果很多为他人所乘。
战略的贫困是一个国家不能发展的大忌,也是军队不能发展的大忌。伊拉克之战后,国防大学副校长高金佃说:“战争变小了,战略变大了。”他以睿智的头脑触到了问题的实质。我军目前的战略主要是战争准备问题。有一种现象很耐人寻味;我军要么思考军事哲学,思考得特别抽象;要么思考军事斗争,思考得特别具体。高金佃说:“我们不应总是翱翔于军事哲学的天空下不来,也不应总是沉湎于具体战法的低层而不上来。”我一直记着毛泽东的一句话:“要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要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术。”
启示3
中国军队必须走自己的路
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是:中国军队必须走自己的路。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我们很难赶上他们。美军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当然,“毛泽东化”只是一种提法,我使用它无非是想给人以深刻印象,其实质就是发扬我军自身的特点。
对任何战争,不能做简单的类比。如果谁真的把我们当成伊拉克,把美军想像成未来入侵我国的敌军,只能说这是一种弱智。
传统的人民战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守土卫家的理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军事思想的精髓都是作战思想,其核心内容又称为总战法。信息作战,是当今最时髦的军事术语。它首先是作战思想,其次才是一种作战方法。美军总强调不对称作战,其实,人民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恰恰是不对称作战,我们才是不对称战争的老祖宗。遏制美军的杠杆不在战场之内,而在战场之外。我们对美国的战略威慑越是切实可信,美国就越是不敢强度介入。在今天的情况下人民战争怎么打?需要研究。如果我们还以传统的看家护院式的人民战争作为根本的战略指导,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的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就达到了它们的目的———把中国死死地压在那片黄土上。
我一直在研究美国,我发现美国有一个大战略———它总是造成一种态势,让你感到你的本土受到威胁,迫使你把人力和物力全部投到陆地上,从而把海上和天空的通道给它闪开,而它决不会从陆地上到你那里去,它从天上去。我们的战争观念不能再困在领土上了。国家利益的边界在扩大,军事战略要体现出这一时代特征。
我们的地面观念根深蒂固。战争从来遵循扬长避短、避实击虚,我们懂这个道理,敌人也懂。比如我军历来的传统是擅长近战、夜战,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地面的歼灭战。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和越南战争中得出的最大的教训是,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地面作战,弊病太多。首先是在国家层面上动员复杂,投送战场耗资太大。更主要的,地面大兵团在山岭、丛林地区无法展开,笨重迟缓,因此无法对付分散持久的游击战。这两场战争后,美国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它再也不动用大量的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作战了,而主要以空中力量为主。地面则是让搜集情报和指示目标的特种部队唱主角。它的主要战略目标都要求通过空中打击实现,地面缠斗和机械化决战被禁止。我们也许还会对未来地面战争的消失感到将信将疑,但美国人却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看看世界军事的发展潮流,高技术战争不仅在改变着战争样式,也在改变着战争的伦理观念。在精确战争时代,不仅要强调自己低伤亡、少伤亡甚至零伤亡,也不喜欢多杀伤敌人。毕竟战争的目的不是杀人比赛。从这一点说,美国花买路钱瓦解伊军高官也好,用空中力量斩首和震慑也好,有它值得研究的地方。而使用陆军或主张攻坚战,主要以人力对抗而不是技术和智慧对抗,只能是将更多的生命变成尸体。这本身就是违反军事发展规律和战争本质的。
启示4
我们必须当强者
有人问,我军未来发展应当把握的重心是什么?我认为有这样几点:第一,我军一定要具备“大赢”的精神。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战争,我们应当培养和确立一种进攻意识,就是在总体防御战略前提下首先要有强大的反击能力,而不是防御能力,以攻对攻,才能以战止战。以前机械化时代,是防“线”,还可以在边界屯兵,加大纵深节节抵抗。现在是防“面”,怎么防?防不胜防。就像一个只拿着盾牌上战场的士兵不会打赢战斗一样,一支只注重防御的军队既不能得到胜利也不会带来安全。中国的核武器之所以有威慑力,就是因为可以打出去。如果换成防空导弹就没有这么大的威力。
我们几千年的军事思维就是守和防。中国的地势西北西南是高山,东边南边是大海,冷兵器时代都是天然屏障。惟北部可做通道,但我们的祖宗却搞了个万里长城,没有挡住别人,却把自己永远地挡住了。到了清朝后期,世界进入热兵器时代,大海不仅不是屏障,反成坦途。可惜清廷不知权变,还是防,在海边架起炮台。从虎门到吴淞口到大沽口再到旅顺口,炮台如林。那简直可称作海上长城。结果怎么样?到现在我们还在还历史的欠账。我们有些人继承了老祖宗那种保守固守的基因,不能守就考虑防,试图把自己武装成一个刺猬以自保,就是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可以武装几颗牙齿和利爪扑退敌人?
我们必须当强者。西方所尊重的强者包含三重意思:第一,你必须有实力;第二,你必须证明你有实力;第三,你必须让别人明白,你有勇气和决心在必要时使用你的实力。三者缺一就不够格。
刚才我说,第一是“大赢”,现在说第二:以人为本。这里也包含着三层意思:1.人文意识与现代精神。我曾对一些企业家说过:“单凭你模仿大人物的举止、言语这一点,我就知道你是个小人物。他们总是把金钱放在首位,把人放在末位。军队中也有类似的问题。2.人才战略。征战天下的战略就是重用人才的战略。今后的战争已焕然一新,需要军队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我军中高级干部的文化程度不要说与美军相比了,就是与地方干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次,我军许多专家学者预测伊拉克战争都不准确,原因就在于不熟悉研究现代化战争所应坚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容忍不同思维的精神。我们的干部不尊重人的另一种表现是思维求同,这种心态使得我们爱重用那些表面上听话的所谓老实人。天才是稀缺资源,但比天才更稀缺的是让天才茁壮成长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社会取向,即个体服从整体,淹没于整体,很多有个性的人才都被无情地扼杀。
我们不能不看到,和我们国家其他领域的改革进程相比,军事领域的改革步伐还不够大,思想还不够解放。军队改革滞后于国家改革是历史造成的。滞后一点尚可,滞后太多就有问题了。
一位美国军事专家说:面对未来战争,如果我们必须去打,就应该从脖子以上准备好,而不是脖子以下。人类进入21世纪才几年,已经连续经历两场大规模战争。两次战争都证明空军——空中力量已到达战争的顶点,但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空间时代空军已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从空中力量过渡到空—天力量,并继续朝天—空力量前进。就像空中战场是地面战场的延伸,太空战场也必然是空中战场的延伸。五角大楼说我们不得不停止想明天,而去想后天。我在想,后天的战争是什么样呢?■刘亚洲文
摘自《战略演讲录》郭树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