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卫国军魂 (1984)Wreaths at Foot of Moutain (1984)
导演: 谢晋
编剧: 李准
地区: 中国大陆
色彩: 彩色
对白: 普通话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4年出品
~内容简介~
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高干子弟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自卫反击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起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吴爽不顾军情紧急,竟动用前线专用电话,要求雷军长将赵蒙生调离前线,当即遭到雷军长的谴责。九连担任穿插任务,鏖战中,靳开来、梁三喜,以及雷军长的儿子“小北京”等人先后牺牲。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本片于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剪辑奖(周鼎文),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女配角奖(王玉梅),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1946年生,山东省五莲县人。1965年开始创作。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发表后均引起强烈反响。已出版小说集《高山下的花环》,还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李荐葆军事题材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就,在于他对当代军人形象美学价值的深刻把握和对军事文学悲剧内容的独到发见。他擅长正面描写战争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从中挖掘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丰富性,揭示出英雄人物多彩的心灵世界和高尚的价值内涵。他的作品具有炽热的情感、深沉的哲理、朴直的笔调和浓重的色彩,善于寓爱国激情和善美柔情于悲壮史诗之中,辅之以戏剧化情节,构成雄壮的悲剧美和浓郁的诗情美。
《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突破了军事文学的“禁区”,开拓了新时期军事题材文学的新领域,对当代军旅文学的发现有重大的建树。
首先,《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小说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中作出了新贡献。军队生活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建国后十七年的一些军事小说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而显得视野狭窄,近乎成了一种孤立的“军营文学”。《高山下的花环》另辟蹊径,把带有各种社会因素的人集中在战场上,在写军人生活时又处处关照它与整个社会脉搏的联结和感应,把军营与社会结合起来,在人物关系与人物命运的描会中贯穿了军营与社会、军队与人民、现实与历史的广泛联系,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辐射力。梁、赵两家那交融着历史与现实的丰富内涵的悲欢离合,揭示了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梁三喜那张血染的欠帐单,包蕴了深广的时代和社会内容;小“北京”殒命于“批林批孔”年月生产的两发臭弹,靳开来为国捐躯却不能记功,等等,也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左”倾思潮给军队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这种将军营生活、军人命运与整个社会的历史流程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写法,有力地拓展了小说的历史感和社会容量。
第二,它真实而深刻在地揭示了军队内部的种种矛盾。军营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领域,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于军营之中。但长期以来,军事题材的创作对于军内矛盾大都采取回避态度,以致造成军事文学生命力的萎缩。《高山下的花环》作者的胆识与魄力,就在于敢于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军内种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以“卫国”与“为己”为主线,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以粗线条勾勒雷军长和吴爽的对立,表现老一辈军人中以爱国爱民的崇高军魂同特权思想、不正之风的冲突及其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的不同态度。二是以具体的展示,反映梁三喜等干部战士与赵蒙生的对立,通过他们不同的生活境况及其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对待走与留、生与死的不同态度,表现了当代军人的神圣职责跟不可避免的流血牺牲的冲突。这些交错网结的军营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完成。
第三,它摒弃“神化”、“净化”英雄的倾向,成功地塑造了一代军人的英雄群像。作品在血与火的交迸中铸造的一组英雄浮雕,有质朴淳厚、忠诚宽容、沉雄英武、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正气凛凛,最后为抢救战友而血洒疆场的梁三喜;有先是千方百计地搞“曲线调动”,后在正义力量的感召和血与火的考验中被唤醒了军人的爱国心和人格尊严而成为一等功臣的赵蒙生;有性烈如火、大义凛然的“甩帽将军”雷军长;有抱负远大、才华横溢的小“北京”,而靳开来的形象,显示了更强的个性和更高的美学品位。他自称“牢骚大王”,说话粗俗,有点自由主义倾向,但他的一些牢骚话,往往不幸而刺中许多问题的要害,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意识。在领导眼中,他是“鸡肋”——他有技术,有能力,能帮助你圆满地达到目的,但实现目的的手段(或方式)却不很规范,因此,不受重用;在战友中间,他被戏称“滑稽演员”——没有空洞的豪言壮语却富于浓郁的人情、人性味,爱开玩笑,甚至似乎有点玩世不恭。但在生死关头,他却深明大义,舍家报国。在他身上,滑稽与崇高、平凡与伟大是交织而统一的。以上这些当代军人形象的英雄性格所表现出来的力度、厚度和美学价值,丰富和加强了徐怀中在新时期之初对军事题材、军人形象塑造作出的贡献。
《高山下的花环》在美学风格上呈现出悲剧的崇高美,情节,安排遵循戏剧化原则,结构单纯而不简单,语言不事雕琢,朴实顺畅。而后半部的稍显拖沓和个别地方文字上的瑕疵,则是其不足之处。
CD1: Part1 Part2 (下完一起解压)
CD2: Part1 Part2 (下完一起解压)
(密码:coll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