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爱孩子
——从中文演讲比赛谈起
论剑人:建光、保林、正华
论剑地点:长城书店
奉劝家长:
不要往幼小的孩子心中灌输社会不公的概念
建光:第五届大休斯顿地区青少年中文演讲比赛于十一月十二日下午结束。发奖典礼上,得奖和没有得奖的参赛者和参赛者的父母表情各异——兴奋和失望,激动和悲伤,欢笑和眼泪共存。本来,胜者高兴是自然的,败者伤心是难免的。可是,年龄尚小的孩子,面对挫折,面对不如意,他们是否准备好了?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为挫折中的孩子擦干泪水,如何将泪水变成笑容、变成动力?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让孩子在任何一次人生的竞技中,事先不要在心中只设置赢的目标而忘了输的考量?家长是否给孩子灌输过“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这种人生最基本的理念?
在海外举行中文演讲比赛的目的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励或刺激孩子们学习中文的积极性,所以,与其说是竞赛,还不如说是一场表演。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孩子,愿意或敢于站在台上,用中文发表演讲,这本身就是让做父母的感到欣慰的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中国背景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整个休斯顿学习中文的孩子数以万计,可是敢于(原意)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的比例并不高。这进一步说明,参赛的学生应该都是中文水平相对比较高的,愿意参与本身就是胜者所为。
得奖是所有参加比赛的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愿望,但是我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满腹的希望不是只为了奖杯,更是让孩子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因为没有得奖而伤心是好事,但是伤心演变成愤怒或失望,然后还要将这种不健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那就得不偿失了。怪不得有人说,这哪是孩子在比赛,简直就是家长在比心气。孩子本来不懂什么叫不公平,看到家长这么忿忿不平、兴师动众,也真的觉得自己被“戏弄”或是“算计”了。
比赛就是比赛,输赢都应在意料之中。不能因为有实力,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可以赢;也不能因为实力不足而未比先衰。在比赛中,弱者战胜强者的例子屡见不鲜。号称世界第一的NBA巨星在多次的世界杯比赛中输给整体实力差档次的欧洲和南美队伍。历次的世界小姐选美比赛,多少自认为能得名次的美女被淘汰,如果大家都去抱怨裁判不公,都要比赛重新来过,比赛如何进行?
裁判真的不公吗?是,也不是,就算因为某种原因不公,你也只能血吞自己咬下的肉。比赛就是比赛,输了就是输了,而且裁判本身也是比赛的一部分,所以比赛失利应该先从自身寻找原因。比赛就是那几分钟,那二个小时,比赛不能复制,比赛若是重演,那就是另外一场比赛,同先前的比赛毫无关系。再说,比赛的优胜者只是在比赛的那一刻优胜,并不能说明他们就真的比非优胜者更优。对裁判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裁判不是你,不可能按照你的思路去迎合你所期盼的结果。
我女儿有一次参加学校的英语拼字比赛。最后还剩下五个人的时候,被淘汰了。一回家就冲着我抱怨:这不公平,那个老师总是给我很难拼的字,她不喜欢我。说实话,女儿没有得到前三名,我一点都不伤心兴。她聪明,但不够努力。我说:你的英文很好,但还不够好,如果你的英语真的好到可以得名次的地步,你就不会被那几个字难倒。女儿接受我的看法。从此没有再提老师“不公”的事情。
奉劝家长千万不要往幼小的孩子心中灌输社会不公的概念,尤其是我们这些外来者。过多地觉得别人挤兑我们、排挤我们、歧视我们,最后就是自己歧视自己,自己边缘自己。一场简单的中文比赛,孩子没有得到奖,只能说明自己的孩子还不够好,需要更加努力,而不是首先去挑裁判的水平。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按照个人的愿望去运行。得不得奖没有那么重要,在孩子的身上有无数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家长去关顾,而健康的心态是重要清单中最最重要的。
让孩子远离“争强好胜”的心态
保林:作为中文演讲比赛的评委,我今年是第三次参加这项规模越办越大的盛事。每年的比赛结束后都会有个别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能得奖或得奖的名次太低,甚至责怪评委不公。我做了三次评委,就有两次都遇到这样的情况。从积极的层面看,这说明家长关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中文学习和进步,乃至希望通过比赛得奖激发孩子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可以说,没有家长的热情和期望,就不会有中文演讲比赛的成功举办。但是,如若家长过分地强调演讲比赛的名次,从小对孩子灌输名次和名利的思想,培养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样做对孩子有利还是有害是值得华人家长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当我听到有些家长说“孩子如果不得奖就再也不想学中文了”这样的话时,我感到非常悲哀。如果这是孩子的想法,做家长的应该有义务及时纠正,而不是推波助澜;如果这是家长的想法,我希望这样的家长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毒害。
本来,中文演讲比赛只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学习中文,制造一个中文学习的氛围,并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绩的舞台,参与是第一位的,名次是次要的。如果说不得奖就再也不学中文了,那么每年就会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参赛者停止学习中文。果真如此,中文演讲比赛不就成了扼杀孩子们学习中文积极性的凶手了吗?这样的比赛还能搞下去吗?当然,事实远非如此,几年下来,中文演讲比赛的规模越办越大,参赛人数越来越多。在这里,我要向演讲比赛的所有组织者、志愿者,尤其是董思琪女士表示最高的敬意,他们每年都要为演讲比赛奉献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比赛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远,参赛的人员从华裔发展到非华裔,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当我看到一个黑人男孩站在台上背诵《三字经》,他的父亲在台下露出满足的笑容时,我感到中文演讲比赛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任何参赛者所取得的名次。试想如果有更多的白人、黑人、墨西哥人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中国人就一定会的到更多的亲近,更少的猜忌,海外华人的生存环境就一定能得到更大的改善,用眼下时髦的话说,那将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作为华人家长,我们让孩子参加中文比赛并且希望他们取得好的的成绩,这是值得肯定的。现在连许多外国人都在学中文,华裔孩子当然更有理由,也更有条件学中文。参加演讲比赛只是鼓励和促进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而无论得奖与否,对孩子都是一次锻炼。我们有义务让孩子懂得,得奖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学好中文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说不得奖就不再学习中文了,这样的比赛还能再办吗?所幸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在送孩子参加比赛的时候,热情和期待之余都能保持一种理性和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演讲比赛能够办得一年比一年大的原因。当然,我并不想着意矮化得奖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小小的奖杯可以带给孩子巨大的快乐和喜悦,也能够成为孩子进一步学好中文的动力。对於评委,这无疑是一种压力,因为我们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失望,但又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奖。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客观和公正。当你面对着一个个稚气的孩子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不能、也不会有一点点私心杂念的,谁能够心安理得地去着意委曲和伤害一个六、七岁的幼小心灵呢?况且每个评委面对的都是些陌生的孩子,即使有认识的,那也绝对是少而又少,通常不会超过一两个人。再说,几乎所有参赛者的父母都在场旁听,对自己和他人的孩子的水平和表现也都心里有数,自然也对评委的公正性有自己的评判。
当我听到有些家长对评委的公正性提出质疑的时候,我感到非常诧异,因为我很难想像这样的比赛还能存在任何暗箱作业的理由。参加过比赛的家长都知道,每一组比赛的评委都由两到三人组成,他们分别给每一个参赛者评分,然后将各自的评分综合起来,从而得出获奖的名次。退一步说,即使某一个评委认识某参赛者并且给了不当的高分,其他的评委也不可能毫无道理地跟着给高分,参赛者的综合评分上不去,也不可能得到超乎其应有的名次。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该得奖而没有得到,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演讲比赛的评分标准并无绝对科学的算式,评委的主观判断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评分的结果很难称得上绝对正确和科学。同样的比赛换了不同的评委可能会出现稍微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名次很接近的时候。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每年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都基本能得到所有评委的共识,而二等奖和三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优秀奖和没得奖的孩子之间的差别有时并不那么明显。比如今年我所在的初级甲组共有二十个孩子参赛,一共要评出九个获奖者,其中一等奖得主明显好于其他孩子,这是两个评委的共识,也有一些孩子能力明显差一些,不在被考虑得奖之列,这两个极端都很容易评出。但是有些孩子水平相差无几,名次却无法一样,尤其是第九名(得奖者)和第十名(没有得奖)之间的差别只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作为评委,我们只能尽力做出最好判断,但无法保证判断的科学性,因为,说到底,在这件事情上,科学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为演讲比赛评判过程的主观因素,我能理解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没有得奖而产生的不满,但是因此而质疑评委的道德水准是绝对不公平的。你可以认为自己孩子的中文讲得很好,你孩子的中文也可能的确讲得比一些得奖的孩子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在演讲比赛中获奖,毕竟评委们考虑的是综合因素,比如语音是否标准,语调是否准确,主题是否突出,仪态是否大方,另外,我自己最为看重的是孩子在演讲过程中的整体感觉,他是不是很自信,音量是不是很合适、动作是不是很得体等等。在此,我不妨借机会与各位家长探讨一下如何准备演讲比赛的问题,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首先,孩子在参赛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从演讲内容的熟练到语音语调的练习,到表演动作的设计,都要有精心的准备,这样,孩子上台之后就会显得很自信,哪怕说话稍带口音和遗漏一两个单词也不影响其整体面貌;在设计表演动作的时候,一定要贴切、自然,生硬的动作还不如没有动作。其次,演讲的内容一定要适合孩子的身份和年龄。前两年的演讲比赛,初级组的大多数同学以讲寓言故事为主,像《小马过河》、《狼来了》之类,今年的比赛则以个人创作的故事为主,这是演讲比赛的一个重要的进步。我想,故事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编写,或者干脆由家长代笔,这些都没有关系。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孩子所讲的故事要尽量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或某一个生活经历有关,要有孩子的视角和口气,语言要口语化,要记住,孩子是在讲故事,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而不是背书。比如,今年初级甲组的一等奖获得者讲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名为《小小钢琴老师》。因为是自己熟悉的故事,她的口气、神态、动作都显得很真实、自然,没有一点造作和不符合自己年龄的“大句子”、“大道理”,我们两个评委不约而同地给了她最高分。
最后,我想呼吁所有的华人家长在积极帮助孩子准备演讲比赛的同时,不要忘了给孩子灌输对待输赢的正确态度。参加中文演讲比赛千万不要以得奖为目的,得到锻炼、学好中文才是真正重要的收获。
教育孩子是一项传递爱的工程
正华:感谢建光邀请我来参加这次关于孩子教育的论坛。和建光一样,我也有两个女儿。我首先想说的是,人活一世,至少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理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成长是否幸福快乐,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牵动着每一个父母的心。不管赚多少钱,不管地位有多高,如果孩子过不好,心就不可能安宁,生活就不会快乐。从这一角度来看,孩子教育的成败决定父母一生的质量。
既然孩子对于父母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如何“爱”他们呢?记得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带她去参观一家美国人开的幼儿园。在进门的地方,我看到了几句话,大概意思是,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将会给他(她)更多的拥抱,更多的亲吻,更多的微笑……;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将会给他(她)更少的训斥,更少的严厉,更少的眼泪……这几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当即就将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对她说:爸爸多想你现在还是一个小baby,这样,爸爸就可以每天多陪陪你,多抱抱你,多亲亲你……
这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孩子就是一个传递爱的工程。只要能用更多的拥抱,更多的亲吻,更多的微笑让孩子快乐,让孩子感到爱,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们这一群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父母,从小就接受“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教育,让我们很难感受到父母有多亲,“爱”就更难体会到。现在我们这些从小就患“缺爱症”的人又为人父母,经常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将血液中流淌的价值观念传递给了下一代。像争强好胜的毛病,绝对是中国家长特有的产物。一旦事不如意,就心存不满,还跃跃欲试地想来个鱼死网破。如果将这种基因传给了下一代,而碰巧自己的下一代还是在美国生活,后果是难以设想的。
近月来,常听到中国的大学生跳楼自杀,频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许多心理学家都在试图解密。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更用不着专家解密,原因很简单:自杀当然是学生病了,但病根在家长。孩子小时候受到所谓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家长不是有意地注重培养孩子在挫折面前耐力和应变能力,而是一味地怪罪外因,采用“拼个你死我活”的方式去挣回面子。试想想,用这种熏陶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一旦无法解困,将如何承受生活中的打击!
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在一场海外的中文演讲比赛中没有如愿得奖,在一场旨在激发孩子们学习中文积极性的演讲中失利称之为挫折,那也是几分钟的挫折或过眼即忘的失望,根本就谈不上痛苦和悲伤,更没有必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受到了裁判不公正的待遇,再把指责裁判不公的推理和判断灌进孩子的大脑。
我们每天追求平等,倡导公平,但残酷的现实是,这只是一个相对平等和相对公平的社会。作为家长,最要记住的是“相对”二字,只有这样,在残酷的结果面前才能为孩子“抚平伤口”,如果为了心中绝对的公平去奋斗,哪怕是奋斗终身,也会于事无补、无济于事的。
我觉得,中国家庭的孩子最缺少的品质就是内敛。中国人事事争第一,但必须知道,这绝对的第一只是在校园里存在,只是在校园里管用。校园的外面是一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世界,就是一个很难找到绝对第一的世界。如果从小养成了争强好胜的秉性,在成人的世界中,就会遭来嫉妒和白眼。在一个白人统治的世界里,中国人如果遭到嫉妒,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生活其实很简单,做父母的应多看看自己,多看看那曾经争强好胜的自己。争到了今天,又争得了什么!为了让下一代过得比我们好,为了让他们比我们更幸福、更快乐,趁早打住吧。想想当自己两眼马上就要要闭上的时候,还想让孩子当第一吗?还想让孩子们为了虚名小利去努力、去证明吗?让一切顺其自然,让孩子在美国宽松的环境里多多体会爱,少少感到压力。孩子我们是塑造不了的。塑造孩子的那把刀在美国社会的手中。
结束语:用今天的视野去塑造明天立足世界的孩子只能说是枉费心机
建光:对于未来,除了死亡,我们什么都预见不到。所以在这个无法预知的世界上,人类几乎没有视力可言。用今天的视野去塑造明天立足世界的孩子只能说是枉费心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爱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为孩子应该做的不过是三件力所能及的事:一、健康地喂养他们,给他们提供健身场所,让他们有一个好的身体;二、好好地将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爱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如何爱别人,爱自己;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思维习惯,以应付未来多变的世界,并且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游刃有余。始终记住一句话:人算不如天算。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