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出国十多年,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常常乐不思蜀,只有那怎么也变不了的中国胃,总在提醒我,你是中国人,一个出生在上海的中国人!
某日,与有同样“胃病”的同事共进午餐,那老兄突然一句“你不象上海人!”顿时我的喉头叫一块蒜苗回锅肉卡住,生死在此一刻,幸亏自救及时,否则一大盒回锅肉浪费不说,也没有下面的文字了。
缓过气来,痛定思痛,觉得大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的上海男人情结。为什么这样一个普通的评语会有如此的杀伤力?况且我已是第 N 次得到这个赞扬了。(姑且自作多情地认为这是一个赞扬,据说告诉一个上海人他 / 她不象上海人是对他 / 她的最大赞赏)一边想着,一边发着呆,偷偷瞟一眼对面的金发女秘书,摸摸自己的心跳,不错,还是个男人,上海男人!为了尊严,为了上海男人,不能沉默了,于是冒着被老板开除的危险,伏案疾书。
多少年前,有一个台湾大婶写了一篇奇文,把上海男人讽刺挖苦到极致,一时间,浦江两岸,旌旗招展,战鼓喧天,大有直取台湾岛,揪出那女人扔进黄浦江之气概。其实大可不必,上海男人应该有那个自信,上海女人也要有这个气量,诺大一个上海,男照婚,女照嫁,说说又何妨?瞧她那半老徐娘,别说上海男人,任何一个上档次的大陆男人都不屑一顾。
其实上海男人的那些特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说他“妻管严”、怕老婆、洗女人的内裤,那是怜香惜玉;你说他拎着带鱼回家“买汰烧”,那是体贴顾家。所以后悔自己没嫁给上海人的小媳妇大妈大婶们,就不必酸葡萄了。
上海男人就是这样,你越是把他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得越仔细,他的亮点就越多。不过,如果用社会和历史的眼光在望远镜里看上海男人,不尽人意之处也就显而易见了,这正是我的上海男人情结之所在。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总是由男人们主宰着,即使在上海这样一个充斥着女性荷尔蒙的城市里,男人们仍然是社会的中坚。很难想象,一个在家中系着围裙,对老婆百依百顺,偶而还要受气,跪搓衣板的男人会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
上海男人的演变,和上海的历史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开埠之前,小渔村里只是些江浙一带的“贫下中农”,江浙男人有多少阳刚之气,只要比较一下京剧和越剧就一目了然了。京剧中有李逵、林冲、有张飞有关公;甚至连花旦都是男人身。而越剧中却连一个真正的男人都没有!所以上海男人先天就不足了。
男人一穷,自然就底气不足。“贫下中农”的首要任务就是养家糊口。后来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来到上海,“中农”们翻身给洋人打工,“贫农”只好给洋人拉黄包车。上海女人呢?她们可以成为洋人们的姨太太、“小蜜二奶”,就是给洋人做老妈子,也可以对黄包车夫们颐指气使。于是上海男人更成了霜打的茄子,后天严重失调也!
难怪上海男人缺乏呼风唤雨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所以上海历来出高级买办、出优秀的经理人、出高效能干的职员,但叱咤风云的企业领袖却是凤毛麟角。因为上海男人谨慎小心,患得患失,胆小怕事。这样虽然不会挨老婆的骂,却做不了时代的弄潮儿。
海派文学在中国文坛上也是享誉一时,但是这些上海出生的作家们却以女性居多,从张爱玲、 茹志鹃、黄宗英、王安忆,到 陆星儿、王小鹰,乃至卫慧、陈丹燕。上海男人呢?有精神,有思想,有灵魂的上海男人呢?
上海男人历来对小家的兴趣高于对“大家”和国家的兴趣,搞政治从来不是他们的强项。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三个上海男人跟在半个上海女人屁股后面摇头摆尾,兴风作浪,到头来落下个千古骂名。
上海男人拿出点男子汉豪爽干脆、大刀阔斧的气概来吧!别整天价张家长李家短,谁又买了新房换了车、谁又讨了老婆挪了窝;别看见一只死老鼠就大惊失色,连换个灯泡也要老婆代劳。
如今提倡“新好男人”,女人也比男人更平等了,可是上海的女人们,放过你们的男人吧!多一点温顺,多一点爱护,发发“嗲”可以,“作”就免了吧?千万不能把男人“作”得失去了男人的气概,万一有一天国有难,天有灾,你那绿豆芽似的气管炎男人拿一根晾衣服竹竿是撑不起一片天的。天一遢,屋顶也就保不住了。
上海男人也该反省了,否则让巩汉林这种十足的假冒伪劣产品为上海男人代言,上海男人可真要遗臭万年了。
呜呼!上海男人!
***********************************
后记。其实,本人是不赞成把人按地域区分加以评论的。此文纯属调侃某些男人的脂粉气和软骨病,各地都有,不信可以对号入座。中国男人总体上都有些阳亏,大家都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吧!
上海男人,是骂还是夸?
就一句:您还真不像上海男人!
看了猴儿哥的帖子,竟愣了许久;一是惊诧:上海也有猴儿(都藏哪儿了)?二是惭愧:此等襟怀,既便是......
得!有这猴头在,从此不跟上海男人叫板。
P。S。我和楼下的醉清风同学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