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3 月 14 日温总理答记者问摘录:
我将在最后一年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我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应尽的责任。我为能做人民的公仆而为人民办些实事而感到欣慰。我真诚希望,我,连同我这一生,给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他忘记,并随着我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
由于能力所限,再加上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虽然没有因为不负责任而造成任何一件事情上的失误,但是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对于我在任职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所发生的问题,我都负有责任。为此,我感到歉疚。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的成绩弥补我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我将坚守这个做人的原则,并把希望留给后人。
我秉承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 45 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
粉碎 “ 四人帮 ” 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 “ 文革 ” 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当然,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中国这样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我知道,人们不仅看我说什么、我的理想和信念,更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
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因而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 “人言不足恤” 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出自 ( 汉 ) 黄石公《素书》
释义: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出自 ( 元 ) 张养浩《三事忠告》之《庙堂忠告·献纳第九》一章
释义:入朝应该勤勤勉勉、竭尽忠心 , 出朝则应该谦逊谨慎、自我责备。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春秋》 , 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 : ‘知我者 , 其惟《春秋》乎 ! 罪我者 , 其惟《春秋》乎 ! ’”大意是说,我 ( 孔子 ) 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地做下去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出自司马迁《史记》,
意思是说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
人言不足恤
出自《宋史 · 王安石列传》,王安石变法时说出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 的豪言。
释义: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谣诼 :造谣诽谤的话
温总理的肺腑之言令人感佩
《 北京青年报 》评论员李星文
2012/03/15
作为政府部门的最高领导人, 能够勇于面对任期内出现的问题,真挚地表达歉疚之情,反思病灶之所在,这是一种十分坦诚的举动。 只有政府部门有检讨得失的自觉,才可能有校正航向的主动选择,这种反思因此而倍显珍贵。
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 10 次在“两会”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其间,温家宝坦承直面政治体制改革、房价、两岸关系等诸多热点难点问题,精彩回答不断。
这是温家宝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在“两会”后答记者问。这一次,他仍然显示了对经济问题的胸有成竹,对古典诗文的灵活运用,但同往年紧扣记者问题作答不同,温总理今年 说了很多感慨和告别之言 。他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 忠诚之心 ,留下 兢兢业业 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承诺,更显示了愿意听取各方面意见把工作做得更好的 开明心态 。
每到换届之年,总是容易人心浮动,而那些操劳多时的官员难免产生松弛懈怠之心。温家宝显然对此问题有所预见,他说:“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中国处在一个国际风云变幻,国内难点热点问题频生的时刻,改革已到深水区,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温总理公开表达 勤政决心 ,既是在阐述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也是对所有政府工作人员的激励和鞭策。
一年之后,温家宝将从总理职位上卸任。他这样描述过去:“我担任总理已经 9 年了,这些年过得不易,也不平凡。”“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的确,在过去的 9 年里,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荣耀时刻,也应对了太多的急风险浪。在天灾过后的疮痍之地,在发生安全事故的伤亡现场,总是出现温家宝忧心忡忡的面影。在物价快速上涨、房价急剧飙升的时刻,国务院总是出台调控政策予以迎头阻击。尽管有些时候,调控政策未必能十分见效,一个大国的总理也难以像指挥双手一样,总能对整个经济运行系统指挥如意,但温总理 务实的姿态、亲民的立场、勤勉的精神 ,通过一个个细节、一次次谈话、一项项政策,为每一个关心中国现状的人所感知。
这一次,温总理还对某些问题的出现进行了自我反省。他说,“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对于我在任职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所发生的问题,我都负有责任。为此,我感到歉疚。”“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作为政府部门的最高领导人, 能够勇于面对任期内出现的问题,真挚地表达歉疚之情,反思病灶之所在,这是一种十分坦诚的举动。 只有政府部门有检讨得失的自觉,才可能有校正航向的主动选择,这种反思因此而倍显珍贵。
而且,他不仅表达了内省之意,也显示了直面批评的开明心态:“在网上听到有‘拍砖’的声音,我并不感到奇怪,我以为这是正常的事情。”“我甚至考虑,把一些经常批评政府的代表人士请到中南海,面对面地听取他们意见。”在很多官员闻过则怒,视批评者为寇仇时,温总理已经考虑“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中国正处在一个众声喧哗的多元表达时代,闭目塞听、闭门造车的做法已然过时,政府部门必须在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国家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带有告别意味的答问,让我们听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肺腑之言,看到了一个大国总理为政的不易。希望更多的公职人员能为温总理的 敬业精神、忠诚品质和开明胸怀 所感染,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去年两篇评论温家宝的文章
温总理最后的冲刺
姜维平
不论人们对温家宝如何褒贬评价,不论他本人怎样应对舆论的撞击,不论以后中国政局如何演变,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在目前中南海的领导人中,温家宝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官员。 2000 年以前,我接触了中共许多官员,那时我还在体制内,他们没有必有提防我,故我的观察是全面的。我认为, 假如中国的各级领导人,有三分之一者,类似温家宝或学习他,我们的国家就绝对不是现在这种两极分化,无法无天的样子 ! 从温家宝目前的言谈举止看,他将在最后的两年任期里进行最后的冲刺,也许他会失败,但他的确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些许的希望。
有许多朋友指责温家宝是在 虚伪地做秀 ,我认为 这并不符合事实 ,只要我们闭上眼睛,把 2008 年的汶川地震的画面在脑海了重过一遍,首先看到的是温总理第一时间亲临灾区映秀镇的情景,他眼里的泪水,他匆忙的脚步,他深情的呼唤,这完全是突发事件来临时,一个普通的善良人的正常反应,把这一画面和“六四”前夕,他随同赵紫阳探望学生的照片叠印在一起,再回顾“六四”学运积极参与者,目前流亡在巴黎的张健的证词,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温家宝的真诚,勇敢和大度,他是活着的赵紫阳和胡耀邦, 我们不要等待中国开明的领导人,失去了权力以致生命之后,再去纪念他,缅怀他,我们应当在此时此刻就给他多一些鼓励 !
也许是以前我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心里对中共充满了仇恨,但现在,不妨把温家宝和民主政治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做个比较,就会理性地平和下来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是立即乘坐直升机,冒险赶往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以前我多次参加类似的采访活动,深知第一时间和第一线意味着生命危险,这时既使想做秀也来不及避难,因此,它最能反映和检验一个人的品质。我对美国总统布什不存在任何偏见,由于他曾在到访中国时向国家领导人递交了一份政治异议人士名单,其中就有我的名字,故我对他心存感念。但是, 2005 年,在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来临的时候,他只是乘坐专机空中鸟瞰视察,并没有像温家宝那样第一时间走进灾民中间。同样的, 2008 年的缅甸热带风暴袭击,丹瑞将军是两周后才亲临现场。台湾的马英九呢, 2009 年的“ 88 风灾”,他的表现更是倍受指责 ! 所以,我们不能用共产党无视事实的笨办法骂中共的领导人,那样就失去了读者和人心 ! 也错过了为温家宝加油,为中国进步呐喊的良机 !
非常明显的是, 温家宝已经意识到跛脚鸭式的改革,使中国有可能“政亡人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成了中国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于是,他毫不畏惧,大声疾呼 ! 我们应当明白,正因为没有了毛邓式的政治强人,才可能出现这种变局前的不同凡响。据西蒙周报道,早在 14 年前,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开始起草时,就曾经发生了一场有关“法治国家”的用字争论。有人认为,该把立刀旁的“制”表述成“法制” ; 有人则表示,该用水旁“治”表述为“法治”。最终, 1997 年 9 月 12 日通过的报告,采用了“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08 年 5 月 4 日,温家宝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座谈时解释说,“法制”还是“法治”,“虽然一字之差,但意义大不相同。光讲制度的“制”,只提到制度建设层面;而治理的 “治”,就提到了治国的层面。他还透露,组织主持起草该报告的人,就是他自己。这说明 温家宝一直在思考着人民关心的法治问题 。
当然,说“法制”也好,讲“法治”也罢,一党执政的中共都没有做到,温家宝是中国体制内的一员, 党性决定了他并不能力挽狂澜 。共产党是搞所谓集体决策的, 虽然他早已看到了社会的弊端所在,但大多数的中共官员不赞同温家宝的理念。党性成了泯灭良知的紧箍咒,这既是温总理的悲哀,也是大多数国人的通病 !
正是为了告别这些无奈,悲哀和流行病,也是因为时机成熟,他才做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我们应当细加分析温总理近期的两次表态。一次是 8 月 21 日, 在深圳庆祝特区成立 30 年之际,温家宝第 8 次到深圳考察。 他强烈地要求深圳官员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则会葬送一切,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显然,他想在最后的冲刺过程中,触及敏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并作好了应对各种可能性的思想准备,他深知,这里的危险不亚于汶川地震 ! 但他信心已定,别无选择 !
另一次是在 8 月 27 日 ,温家宝在主持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时说,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和平建设时期, 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只有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才是规范权力运行和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 这段话切中社会矛盾的要害 ! 当然,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共的统治,但他的观点如能实现,将为下一步的多党竞选和宪政民主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像温家宝这样,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两次高调地阐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耐人寻味的。这表明了 他急切的心情。 而随后胡锦涛的回避和沉默,以及南北媒体的论战,海外舆论的哗然,则说明了常人政治下中南海的困局和焦虑。毫无疑问,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 32 个年头,国家攀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胡温体制整整运行 8 年之后,中国的政情民意顺应着世界潮流,日趋急迫地呼吁政治体制改革。只是贪得无厌的既得利益集团宁可社会动乱,政亡人息,也不想放弃财富和特权,从官员们的亲友移居海外和转移财产,如同蚂蚁搬家一样的情景,即可一叶知秋。
我们看到,尽管温家宝在地震中积聚了很大的威信,但在强人已去之时,他还需要借助胡耀邦的旗帜,凝聚党内外改革派的力量,故此, 4 月 15 日 ,他趁着胡锦涛外访之机,通过《人民日报》发表了《再回兴义忆耀邦》一文。他虽然浓墨重笔地赞扬了当年提携他的前任总书记注重调查研究、体察民众疾苦的作风,并未谈及他主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限制最高领导人权力的主张。但意在笔先,已引起社会各界对胡耀邦的无限联想 ! 至今观之,是其微妙的伏笔。我认为, 温家宝用胡耀邦来引路,是明智之举, 因为在现在的中南海领导人里,还没有人敢非议他,这一点与毛泽东不同,别看中共的许多人至今不敢否定毛,并把他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把毛尸摆在纪念堂里供人瞻仰,但内心深处,有几个人不蔑视和憎恶他 ?! 在民间又有几人愿意回到文革动乱之中苟延残喘 ?!
还有人指责温家宝 只说不做 ,但领导人的讲话已是他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由最近的谢朝平文字案的柳暗花明,方舟子遇袭案的迅速告破,北京专门截访的安元鼎保安公司被查处,廖亦武的成功出境,余杰的继续笔伐,李禄的低调回国,等等, 都是温家宝高调呼吁政改的结果 ! 都是中国发生变化的细微之处 ! 现实正在证明,上任之初,温家宝曾形容他自己是 “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任的人”。此言不虚 ! 说他有“信念”和“主见”,我们可以重温他 3 月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诗一样的语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此后的记者会上,他提出:“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地活着。” 6 月 1 日 ,他在东京接受记者专访时更清晰地描绘了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图: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 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 第三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 第四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说他“敢负责任”,可以用他当年肯定和承认普世价值的旧闻为证。 2007 年,他在两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不是背离的,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这一表述,已使他与中共党内的保守派划清了界线 ! 正是在这一价值观鼓舞下,他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完成两大任务,推进两大改革。两大任务,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二是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 两大改革,一是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二是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此后,他正是基于这一全新理念,开始最后的冲刺的 !
假如我们再 把温家宝和薄熙来做个比较 ,更会发人深省。温总理致力于制度层面的变革,他希望通过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使官员免于贪腐而坐牢,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虽然其目的是巩固中共的统治,但只要撕开了制度上的口子,民主诉求就会一泻千里;而薄熙来呢,他企图把中共多年积累的罪恶,转嫁到政敌的身上,用红歌把老百姓引回文革时代,靠虚构的毛青天,薄青天,以严刑酷法,揭露和阻断对立面官员的腐败,而一旦官员对己歌功颂德,就不计其贪婪,并且以法治的崩溃和人权的彻底丧失为沉重代价 ! 故二人的前进与倒退,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温家宝顺应了民主火车头的前行方向,其最后的冲刺应有胜利的必然性,但还有两个严峻的问题,如同跨栏的横杆一样挡在他的面前,一是如何争取胡锦涛的支持,与其过去有旧的胡锦涛,似乎在八面玲珑地回应中南海各派势力的角逐,无可奈何地拖延政改而至 18 大交班。显然,他缺乏创新思维,也不想名垂千古,和温家宝的主张背道而驰,但没有他的首肯,温家宝便孤掌难鸣 ; 二是与薄熙来等高官一样,温家宝屁股上也有屎,即子女亲友经商的问题,非常显然,这是制度的衍生品,也是他们的软肋,由于温家宝已三令五申政改,触及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痛处,故如果 18 大之前,他政改的目标还是停在高调清谈的层面,而薄熙来挤进了政治局常委,并进一步掌权,温家宝就将为子女的以权谋私而付出血的代价 !
从这个意义上讲,温家宝开始了冲刺,但以后奔跑的速度和到达终点的希望,都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由于日后的民情和政局还不好预测, 他究竟会不会成为又一个中途忽然倒下的胡耀邦,或赵紫阳,也是一个谜团 ! 不过,从目前他的出发点来看,他似乎在寻找同盟军和突破口 ! 在深圳特区成立 30 周年之际,温家宝将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的锁钥意图交给深圳,但汪洋好像还态度不够明晰,坚决。此前,深圳的多种政改相关尝试,如公推直选,行政权等三分试验,地方大部制改革,等等,均已出笼,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党执政,别无分店。不知道温家宝是否明白:这是他所说的“死路”胡同里一条致命的真正的死穴 ! 中共似乎要走到底,走到黑 !
因此,我的预测是, 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 如果不能在最近两年里跨越前述的两个横杆,他步胡赵后尘忽然出局并被诬陷整肃的可能性很大,而他的“壮志未酬身先死”,则会引发又一轮社会激烈的动荡。 正如西蒙周一篇评论说的那样:“中国式的政治体制改革无前车之鉴。尽管温家宝描绘出了路线图,但到现在还没有成功的实践者。二,改革势必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和新权贵集团的蛋糕,并进而引发左右之争、制度之辩,甚至派别斗争。三,政治体制改革不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成败清晰可见,在稳定的前提下,冒风险的动力难免天生不足。”于是,中国又回到了“六四”前后,人们能否汲取流血的教训,走台湾国民党蒋经国式的民主和平转型之路,建设一个富强加上民主的新中国,是温家宝最后冲刺的启迪所在 !
温家宝,拿出你地震中的勇气奋力一搏吧 !
2010 年 9 月 28 日于多伦多
(姜维平: 1957 年生。曾任职新华社,高级记者。 1995―2000 年任香港《文汇报》驻东北办事处首席代表。 1999 年 6 月到 9 月期间,以笔名在香港《前哨》杂志发表文章揭露辽宁省省长薄熙来掩盖腐败问题。 2000 年 12 月被大连市国家安全局以“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逮捕。 2002 年判处 8 年有期徒刑,后在国际压力下改判 6 年。 2006 年 1 月在胡锦涛访美前获释, 2009 年 2 月获得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长的特许,移居加拿大。)
温家宝,中国人民的大英雄
胡星斗
(刊发时间: 2010-10-09 10:30:51 光明网)
温家宝总理是中国人民的大英雄,是当代中国的真男子 。一个多月以来,温家宝六提政治改革,在肃杀的秋冬,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尤其是 9 月 23 日他在接受 CNN 的专访时发出了堪称 “ 惊天动地 ” 的声音: “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和需求是无法阻挡的”;“任何党派、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认为这是现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特征。我将我的政治理念归纳为四句话: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人感到安全可靠,让社会充满公正,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尽管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阻挠,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在我能力范围内,贯彻我的理念,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我想用两个词来表达我的决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是人民以及人民的力量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历史。人民的希望和意愿不会止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温家宝的 “ 呐喊 ” 代表了官场的良心、民族的希望,反映了人民不屈的意志、社会进步的呼唤,这铿锵有力的声音震撼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灵。
此前,温家宝在深圳讲话中引用和深化了邓小平的思想: “ 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 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 30 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
针对目前中国的人治泛滥、法治不彰,温家宝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则指出,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必须 “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 ; “ 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 ” 。
可以说, 温家宝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事业的真正继承者, 他高举邓小平理论的大旗,不断呼吁解放思想和政治改革;他关注民权,心系民生,呕心沥血,行走在贫穷的农村、危险的矿井,第一时间出现在地震灾区、泥石流现场 …… 无数的中国人为之感动,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位伟大总理的名字。
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 “ 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
他认识到普世价值是执政党的立党之本、共和国的建国之基。
数千万先烈为了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那个曾经追求崇高理想的群体如今堕落成了既得利益集团, “ 民主 ” 、 “ 自由 ” 成为这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了 “ 敏感词 ” 、 “ 过滤词 ” ,他们对得起为了民主自由而牺牲的先辈或战友吗?几千万尸骨垒起了共和国大厦, “ 共和 ” 二字本身就包含了民主自由的涵义,现在利益集团、反动势力要禁绝 “ 民主 ” 、 “ 自由 ” ,本质上他们是在颠覆共和、颠覆共和国!
所幸的是,人民英雄温家宝像孤独的战士、勇敢的骑士,捍卫着立党的根本、建国的基石。
温总理并不孤独,其身后站着13亿人民的绝大多数。
少数人不了解高层政治,指责几乎孤身奋战的总理 “ 作秀 ” , “ 只说不做 ” ,他们不了解温家宝只是九人中的一人、九票中的一票,微不足道,他的决策权只在经济领域。要求他废除劳教制度、释放什么人,并不是他能够做到的。而且,对于政治家来说 “ 说话就是做事 ” ,就是一种社会动员,其威力和价值可能超过做一两件具体的事情。
有人指责温家宝只是为了挽救现有的体制,他的讲话经常使用 “ 社会主义 ” 等等概念,他并没有提出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等等普世价值。这种看法十分幼稚,温家宝身在体制内又想推动社会进步,如果完全摒弃体制内的话语体系(其实,真正的社会主义也不是坏东西),那么他早就下台了,哪有机会多为人民做好事?更何况,如今民粹主义、极左派早就在攻击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已经是腹背受敌。所以,温家宝独特的话语恰恰体现了他的政治大智慧。
还有一些人把支持温总理称作 “ 幼稚病 ” ,认为是明君清官心态和奴才心态的表现。其实在公民社会,官员既可以被批评也需要被表扬,只不过一切评判都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诚然中国不必期待明君清官,但对于具有现代理念的政治家,公民有责任表现出欢迎和热忱。
当然,我们更期待并全力支持温总理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 全力促成政治改革的事情 ” ; “ 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 。
也许温家宝是目前中国最弱势的官员,有人乐见他四面楚歌,但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将力挺人民的英雄 —— 温总理!
胡星斗: 男, 1962 年出生,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1978 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名华中工学院), 1985 年研究生毕业 ,1999 年为教授。
著有《问题中国》等。胡星斗是对二元户籍制度、劳动教养制度进行违宪审查的首倡者;撤消乡镇政府、废除行政型信访制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缩小省级辖区、建立副省级直辖市、迁都、 “ 高贵中华,文明中国 ” 、平等权利运动的提出者;同命同价、反垄断等活动的代表者之一。提出了建立 “ 中国问题学 ” 、 “ 人文经济 ” 、 “ 公平市场经济 ” 、 “ 现代农村制度 ” 、 “ 现代反腐败制度 ” 、 “ 现代中华文明 ” 、 “ 宪政社会主义 ” 、 “ 古典式管理 ” 等一系列新论点。
沙叶新评论温家宝:
在香港国际笔会上的演讲
沙叶新
2007 年 2 月 3 日晚
(摘录)
温总理的这个讲话(按:指 2006 年 11 月温总理在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好多朋友都说好。我认真读了,看了两遍, 果然难得 。好在哪里?好在 不是官样文章,没有一点党八股 。好在 有真情实感,发自内心 。好在它和以前在这种场合的讲话完全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
一、以往凡是二、三、四把手讲话,一定要引用一把手的重要指示、经典语录,发表在报刊时,还要用黑体字突出出来。这是官场规矩,不可僭越。这次温总理的讲话,居然 没引用当今一把手的任何指示和语录 ,只引用了早已过世却尚未过时的外国革命导师的语录。但他只用了马、恩的,没用列、斯的。这有很大区别和用意,我不细说。而且他引用的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是所有教条主义者、原教旨主义者最忌讳用的,但温总理引用了,他当然赞同这句话。引用革命导师的话,引用什么话,不引用什么话,大有学问,尤其是在中国,这也不细说了。总之,温总理的讲话,他所说的和所引用的都是自己要说的话。对比以前领导人在这类场合的很多讲话,有哪几句是出自自己真心的呢?有哪几句是自己的话呢?他们的讲稿,甲领导讲了,一字不改,乙领导也可以用;福建的领导今年讲了,辽宁的领导明年、后年、大后年也可以用(笑声)。千人一面,万口同声,毫无个性,绝无新意。因为他们说的都是 政治教条。 教条能有什么个性?教条能有什么新意?康师傅的方便面条也要比政治教条有些创意,每年还有些新产品哩(笑声)。
二、温总理在这篇讲话中,也有引用,甚至大量引用,但引用的是古今中外文化经典中的名人名诗名言名句。有《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史记》中的名句,有屈原、苏东坡、郑板桥、林则徐、黄遵宪、艾青的诗句,有左宗棠的对联,有张载的座右铭,有赵丹的遗言,有康德的墓志铭,有亚当·斯密的一段话……在大约一万字左右的这篇讲话中,居然引经据典如此之多。是不是卖弄?是不是炫示?暂且不说,但 他的积学之厚,腹笥之富,不得不使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生、戏剧学院研究生惊叹! 我一直认为,一个政治家,有点人文素养,有点文艺底蕴,是个好事;接受过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熏染的 政治家,多少会有点人道主义,会有点悲悯情怀,懂得真假、善恶、美丑,就不会那么卑劣,不会那么残酷。 这也是我能够接受温总理讲话的缘故。
三、温总理在讲话中,提到 17 位当代的作家、学者和艺术家的名字。重要的不在于提到了那些被主流肯定的人, 更重要在于提到了那些敏感的、有异议的、如今已经很少被提起的人 。比如,他提到了赵丹,这可是被某个左王诬蔑为“临死还放了个屁”的人。虽然温总理在引用赵丹临终遗言时,没有引用他那几句著名的“屁话”,但只要温总理提到他,总会让人想起那几句“屁话”,引起间接联想。温总理还提到吴祖光先生,这又是一个麻烦人物,胡乔木当年曾亲自上门劝他退党。虽然温总理提到他时一笔带过,更多的是提到和他共患难的妻子新凤霞,他说:“她是人民的艺术家,永远活在我们心里。”这难道不是同时在评价吴祖光吗?我有幸和吴祖光先生共同出访过三次,每天在一起,他真的是一个活得极为真实的人,让我崇敬。温总理还提到巴金。以往提到巴金的书,总是说他的《家》,然后说这部小说如何让读者走出封建家庭参加革命。而温总理这次 提到的是巴金的《随想录》 ,须知这是一本有争议的书,出版之后即遭到批判,当时只能在香港出版。温总理说: “我读了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那是一本写真话的著作。” 我不知道迄今为止,有哪位高位领导这样“极大”地评价过《随想录》!温总理还提到冰心,说: “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 “风骨”在中国当代语境中有特殊的含义,不是随便可用的,这是专指那些 不畏权贵,铁骨铮铮,直言犯上,为民请命 的人。你翻遍从毛到江的文集,有谁正面地使用过这个敏感的词!
四、温总理在这篇讲话中讲到文艺的功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激励人们的向上斗志,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就要追求真善美。说到真,他说:“就是要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还说: “在文艺界要提倡说真话,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 他重提“双百”方针,重申要发扬创作自由和艺术民主……这些当然不是什么新的提法,不是什么新的政策。但他的新意不在于他说了什么,重要的在于他没说什么。他没说延安的那个讲话,没说“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没说“团结自己,打击敌人”,没说“首先是党员,然后是作家”,没说文艺“是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甚至 没说“主旋律” 。温总理能如此说,能如此不说,当然主要 是时代的进步使然 ,和历史背景的转换有关, 但和政治家本人的思想开明、见识通达不无关系 ,否则同在一个时代,为什么有些政治家就没有这样说和这样不说呢?甚至主管文艺和意识形态的政治家也没如此说和如此不说呢?
我想这也是温总理讲话反响强烈深获好评的原因。所以人们都期待着,在文学已下流、艺术已下贱的今天,温总理的讲话会带来新的生机。可万万没想到今年 1 月竟然发生了“禁书风波”,作者抗议,网民声援,国内新闻一律噤声,国外媒体纷纷报道,或震惊,或疑惑,但无不认为出版署的禁书和温总理的讲话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邬先生的禁书令,不但给书林蒙上一层雾水,还给总理泼了一桶污水, 人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妖雾又重来!
我这次来香港的前后几天,已经被《纽约时报》、《南华早报》、《明报》、《新报》、《东方日报》、香港特区政府的广播电视部、以及《亚洲之声》等多家媒体或请吃饭聊天,或正式访谈;回上海之后,英国的 BBC 也等着要采访我。其中记者提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温总理的讲话是否又是 1957 年的“阳谋”,是“钓鱼”,先是好话说尽,然后一网打尽?否则他的讲话犹言在耳,墨迹未干,而他所领导的国务院下属单位出版署就开始禁书,这如何解释?记者对我说,国外普遍的议论是怀疑温总理讲话的真诚,怀疑他的动机。
我以为温总理的讲话不是“阳谋”,不是“钓鱼”,他是真诚的。
根据何在?
我的根据很感性,很直观,也许很幼稚,也许很好笑。
我的根据就是: 温总理会哭 (笑声)!
温总理大概是全世界最会哭的总理(笑声)。
2003 年 4 月 25 日在“非典”猖獗期间,在这极为艰难的时候,温总理会晤法国总理拉法兰。在欢迎仪式上,他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心中想到遭受病痛的人民,他默念着“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他双眼湿润了……
2003 年 7 月,温总理到江苏宿迁农村微服私访,未去政府机关,直接前往农田,一个农妇对他述说生活的困苦:一家五口,婆婆瘫痪,丈夫有病,两个孩子还小。全仗她一个人和三亩地。去年收入 2650 元,交税交了 1460 元,竟然交了一半多,此外还要让她这个一直住在农村的农民交纳城市建设税和政府招待税,不交就把他们全家赶出家门,还不给她两个孩子上学。这个农妇说着大哭,温总理也哭了……
2004 年底,铜川陈家山大矿难, 166 人遇难。 2005 年新年,温总理前去慰问, 1 月 3 号探访遇难者牛铁奇的家属,他握着牛的妻子和母亲的手,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流泪不止。这张照片传遍世界, 温总理真诚的泪水感动了很多人 ……
温总理为什么爱哭? 还是用他引用过的艾青的诗句来回答吧:“为何我常噙满泪水﹐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
我信任能哭的人 。虽然这个世界越来越不相信眼泪,但我相信。 我相信能够真诚流泪的人。 我认为,能够大哭大笑的人,能够毫不掩饰自己真情实感的人,一般来说不太会欺骗,不太会虚伪,他们仁慈善良,有菩萨心肠。顺便说一句, 如今一些当官的人,已经冷酷得不会哭了,甚至麻木得也不会笑了。 当个科长还会笑,当了处长就开始板着面孔了(笑声),级别越高就越不笑了(笑声)。连笑都不笑、哭也不哭,你知道这些当领导的心里在想什么(笑声)?你能信任他们吗?所以我相信会哭的、有人性的温总理的讲话,他不是欺骗,是真诚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禁书之事呢?这是因为中国的政治形态正在转型,在这曲折的过程中,正声之外难免出现杂音。这是好事, 好就好在有不同的声音,怕就怕在舆论一律,万马齐喑。 如今不是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吗?要民主就应该先从党内开始,先实施党内民主。党内民主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党内允许不同声音。毛泽东曾经引用过陈独秀的话:“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党内有派,党内有不同的声音,应该是正常的、不奇怪的事情,否则就是 一人作主,一人独裁,铁板一块,带来灾害 。所以我们要善于聆听和分辨哪些声音是进步的健康的声音,并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能不分青红,不分皂白,一律反对。
证实温总理讲话的真实无欺的另外一个根据是,“禁书风波”已有变化,我来香港之前就已听说,出版署的某人在新加坡的报纸上说他们没有禁书,而且还说从没禁过书。这当然是睁眼说瞎话!禁书不是今年才有,年年都有,哪年不禁?你出版署就是干这个事的嘛!否则发你们工资,让你们当官干什么?就我所知,上海多家出版社都遭到过禁书。所以出版署应该改名,改为“不出版署”(笑声)。现在出版署抵赖了,还连忙指示北京两家大书店,连夜将被禁的《伶人往事》陈列在书店主要展台上,大门外还拉出横幅,上书:“《伶人往事》在热销中(笑声)。”真是太夸张了,太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他们企图以《伶人往事》的“热销”来“令人忘事”,忘掉禁书的事(笑声)!但是对这样的抵赖我们也欢迎,抵赖至少表明他们认为禁书是不得人心的,这比顽固到底,坚决禁书要好。
出版署的态度怎么会起如此变化呢?难道不是党内的另外一种声音在起作用? 这声音中难道不包括温总理的声音? 我相信这次“禁书风波”的事态还有可能往积极的一面发展。虽然 这类事情的真正解决还得靠政治制度的改变,而不是靠“好皇帝”,不是靠“救世主”,但个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还是有特殊作用的 。
(沙叶新,生于 1939 年, 江苏 南京人,回族。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 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上海 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委员。 1987 年创作的话剧《耶稣 · 孔子 · 披头士列侬》发表于《十月》杂志 1988 年第 2 期,同年 4 月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该剧获 加拿大 “1988 年舞台奇迹与里程碑 ” 称号。其剧作《假如我是真的》、《大幕已经拉开》、《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及小说《无标题对话》等,曾引起强烈反响。)
坦白得讲,楼主有些是非不分。你明白啥是贿络,啥是内线交易,啥是滥用职权,啥是利益冲突吗?这些在很多非专业人士看来都是看似正常的经济活动,可是全都是重罪!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8938/201210/22828.html
温的政改就是窥视企图国企那块肥肉,他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然,身正不怕影子斜,都抖出来吧,怕什么?
作为政治领袖,就政治环境而言,温总理执政时期的政治环境,比前几任都要更为复杂、险恶、艰难。为他的人文情怀、为他的坚持和悲壮而感动。
既将离任,温总理能为自己执政的不理想而道歉,这在政治人物中也是极为少见的。既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面对自己一无所成的4年。他也只会只会强词夺理,巧舌如簧,把责任推到前任或共和党身上。
鲁迅说过:一个国家奴才和走狗多了,其优点是便于当权者统治,缺点是这个民族从此停顿,再无创意。
看看韩国这些年来在国际间的成就,就可以说明许多问题。
疑第一句"我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怎么还是老一套?中国的政府要员明明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应尽的责任",这句才说到了点子上。敢于公开否认文革,让人信服,为民间疾苦流泪,我相信也是真情。能公开说"我感到歉疚"的首脑人物,毕竟还是少数。
中国需要推动政改和民主进程的领导人,温是吗?
这些古书上的皮毛, 就是作秀的证据。 他有啥理论水平呢? 写出什么样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论述呢? 没有。 他没有那个水平。 没有水平如何领导社会主义呢? 他根本就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