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人的“五子登科”-4.“票子”
(编辑删掉的原文:这一“子”的登科标准,可以说每家都是井底之蛙,只了解自己头上的天空。砍柴的樵夫有了金刀和烤白薯,满足得说登科;住贝弗利山庄的超级影星们,说我的一个发夹都要上百美元,挣这点钱哪够用。)
加国无忧之新闻集萃 (http://www.51.ca/news/index.php)
- 我们家每月收支的明细表:亏损一百元 (http://www.51.ca/news/shownews.php?sitenewsid=20319)
我们家每月收支的明细表:亏损一百元
------------------------------------------------------
日期:2005年12月05日,来源:本网征文
51编辑注:这是一个典型的新移民家庭每月的收支情况表:两口子都工作,有车有房、两个孩子,每月收入$4670,开支$4770,亏损$100。但本月可能只亏损$50,因为会收到51网寄给的$50稿费,须记账到灰色收入。
~~~~~~~~~~~~~~~~~~~~~~~~~~~~~
我是那种无大落也不会有大起的的平庸之人,在加拿大这几年挣的花的,有时觉得像个国王,有时觉得像个乞丐。更多时候,是一分钱就是一分钱的感觉。
有人说家庭年收入达到五万加元就是小康了,我不知这是说“纯”,还是说“毛”。如果是税后,大概就是一人年薪七万五以上,另一人不工作的实际收入,或两人都在年薪三万五到四万收入的样子。而一个人的高薪,交税后肯定不如两个人的中等收入之和。税,是加拿大福利的源头,是和死亡一样不能避免的东西。
我家过的,类似于三万五+三万五>七万的日子。看2005年前十个月的流水账,和可以预料的另两个月,每月收支不简单却明了:
食品(所有吃到嘴里的,包括与同事搓一顿,和全家外出吃饭):$670
日常品消耗品(牙膏,化妆品,孩子尿布,小玩具,家居装饰之类):$70
衣服鞋子:$40
二女儿托儿费:$560
大女儿学前学后看护费(包括夏令营) :$100
大女儿学琴,订书报,交给学校的吃批杂,坐校车旅游等费用:$110
车汽油:大小俩车共$310
车保险:俩车共$320
外出停车费:$15
机油,冷却液,零件,修车:$85
还住房贷款:$650
房屋保险:$40
房产税:$180
燃气(取暖热水):$100
用电(电炉电器):$35
用水(洗澡喝水夏天浇地):$35
当地电话费:$33
长途电话费:$25
手机话费:$12
有线电视:$50
拨号上网:$10
房屋小材料(水泥,油漆,种子,土之类):$10
家具电器(电脑,
英语读物(多是旧书杂志,各种sale时大量买进,老少兼宜,科学知识和字典永不过时):$5
远近旅游(包括旅馆,吃喝,门票,汽油,停车):$250
买药,看牙医费用自付部分:$20
人情送礼:$10
申请费,办理费,$35
以上小计:$3870
大花销平均到月(公婆移民机票,一次性多还房屋贷款,我买的RRSP):$900
共计:$4770
税后“净”收入:(敏感而惭愧)
我(又干净又苍白):$2250
丈夫(包括少量分红,奖金,去现场的汽油补助):$2060
去年退税平均到月:$230
俩孩子“牛奶金”: $130
灰色黑色收入:$0
共计:$4670
就是说,如果没有大的花销,每月有几百结余。但这些结余又攒成了大花销,使得我家每月还亏损100元,得搭上去年的结余,才能收支平衡。
我没有各类理财投资,没做过头发,没看过电影,没买过发烧CD。能合法免费下载的,花那冤枉钱干什么。
我们不喜烟酒,应酬也有,却是在中国难以想象的低;
而汽车系列,和由汽车而带来的旅游系列,又使我活出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潇洒自由。润滑油,小零件,买的是最贵的;汽车里安个GPS或小的
医药花费近似于无,让我母亲惊讶不已。 这却是丈夫每月工资里扣掉数百元的保险费换来的,也是我们疾病还少的结果。
服装上的花费超低,这是因为我非打折的不买,打折的时候买一大堆。自认为精明,也买过鸡肋。几十元的衣服买得起,但能在打折时买好几件,为什么不干。让我能从梦里笑醒的是,我买过一元钱的裤子,五十分的上衣。找到的与二十几元的唯一区别是:没有商标。
还有那著名的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总支出的14.3%,这是我母亲探亲期间每月必问的。我说您就放心吃吧,每月撑死,一个人吃一百元足够了。超市里什么食品最贵?龙虾吧,买回来自己做,如果愿意,顿顿这样吃,吃得起;但总去饭店里吃龙虾,吃不起。
假设要过得节俭些,可以做到的是:少买可有可无的小摆设,少订有线电视几个频道,旅游时住便宜旅馆,不买大件。难以做到的是:买便宜汽油,节水节电,少洗澡。不能做到的是:少吃一口饭,砍掉孩子的兴趣爱好费,冬天屋里调成18度。其他的花销几近固定,挤不出什么油水。
假设我夫妻突然涨了工钱,到了工资保密的地步,我能预想到的奢侈是:给孩子买几件大型益智玩具,每月多还房屋贷款若干,高速上网,换辆好车,添件洗碗机烘衣机什么的流行电器。天天上健身房承担得起,但更愿意把下班后的宝贵时间和孩子们分享。也许攒足了假期,带孩子们去欧洲玩玩。其他的,也不可能“一手拿红糖,一手拿白糖,想吃啥吃啥”,还是那些固定花费。
而添家具和装修地下室,一直是我心中的结。等发了小财,再大肆全套换新吧。
请人装修,或去车行定期保养车,还是等我们的收入涨一个大档次再说吧。加拿大人工费这么贵,我自己都没觉得为社会作多大贡献,而得到了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至于开摩托或玩小型飞机,拥有一辆船或房车(RV),天天去打高尔夫,可能是我们八十岁也实现不了的。
2000年,我一家三口,我先找到工作,每月所有收入2200元,丈夫上英语班,带着孩子上免费幼儿园,住一卧室的高楼大厦,公共汽车月票两张,吃得不差,长途电话费近百元,那时每月可以攒六七百元。简单清静的日子,理论上一去不复返了。
而作为消费者,还是在加拿大舒服些。舒服,不是觉着高贵,是觉着快乐。
像在中国一样,我爱不厌其烦地逛便宜货商店,沃尔玛,二手店,破产店,一元店,教堂办的贱卖,好街区里的yard sale。昂贵的商店也去过,那里世界一体化地人烟稀少店员热情,让我找到了在中国的感觉:极不自在。
而再昂贵的地方,也写着大减价30%或50%之类,让人觉得捡到了便宜,而不是高贵无比。
在中国时,我买过2000元人民币的皮大衣,70元一个的枕头,60元一小瓶的食用橄榄油,自以为高贵过。现在看周围,大家的日常生活,似乎都是那样的枕头或橄榄油,却没见过着轻裘牵小狗黑衣随从吆三喝四的阔太太模样的人。
原以为二手店是专门为下层劳动人民办的,逛久了发现,除了生活必需品,也有装饰用的盘子,娱乐体育用具,和各种“不能当饭吃”的东西。我理解,小康的概念,就是你用六百元的新高尔夫球杆,我用十几元旧的,也能偶尔玩得起。
我老板一家,收入应该和我是不同级数的吧。老板娘说,她曾经在夜里穿着黑衣服,捡回邻居家扔掉的小桌子,然后焕然一新。她说看上了那桌子的尺寸。老板娘也说,她喜欢一元店。
其实,如果真正能物美价廉,同样质量的东西,一元钱买到两元的货,谁不快乐呢。
我说的是过日子的人们,不包括暴发户,和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的冤大头们。
我家现在自觉衣食无忧,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我相信,尽管周围的人像对待谈论“性”一样,对自家的收入秘而不宣,但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大同小异。
加拿大,就是一个实实在在过日子的地方。
我盼望看到拖家带口的人对我家生活方式的评论,也愿看看别人的日子究竟怎样。
(雅骏)
所有时间均为加东时间,现在时间是[]。
版权所有 © 加国无忧网站 20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