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善与邪恶是水火不相容、永远不能共处的” ------访北京英木兰修

(2006-08-03 18:29:20) 下一个

 


2002
0729


  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黄燕 李京华 李煦)68岁的医生英木兰,今天在北京西什库教堂发愿成为北京天主教若瑟修会的终身愿修女。她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天主教会培养出的第一批6名终身愿修女中的一名。


  英木兰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替父从军驰骋战场的传奇女性花木兰。而英木兰的传奇在于她是从浓厚的东方文化背景下成为天主教修女的少数中国女性之一。


  1933年9月英木兰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天主教世家,她的祖父是晚清的一名崇尚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在她的家族中,与她一样在教会学校中长大的堂兄英若诚,曾于198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英木兰出生8天后,就在天主教北京的西什库教堂受洗。从小在教会办的慈幼院中长大的英木兰,少年时代进了教会的辅仁女中,16岁进了教会办的学校--上海震旦大学学医,50年代,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她告诉记者,与中国天主教发展有过曲折一样,从1958年到1978年文革结束,英木兰在这20年中曾受到种种磨难:被勒令停止医生工作;到农村从事繁重体力劳动;不允许公开表达宗教信仰和从事宗教活动
……

  过去的一切我都看做是上主对我的考验。英木兰十分平和地说,如今的中国社会对宗教信仰自由是越来越宽松。我能在晚年得到天主的蒙招,教会的接纳,我感到非常幸福。


  1984年,英木兰来到刚刚恢复不久的天主教北京教区,在教会帮助重新启动修女会工作。1992年,在河北省唐山天主教教会,身披雪白会袍、头戴花环的她走出了作为修女的第一步——发初愿。后来,又经过发1年愿、3年愿和5年愿,今天终于得以发终身愿。英木兰兴奋地说。


  据悉,近20年,已有3000余位中国女性发愿成为了修女,其中200余人发了终身愿。


  生活十分规律的英木兰说:我们修女的生活是:早上5点起床,随后进教堂作默想、望弥撒、出堂、吃早餐,8点上课或在外边工作、学习;在修会的修女,11:30再进教堂做私省察,念三钟经。下午2点到5点上课。晚饭前还要做晚课,念三钟经,电视只看新闻联播;随后是晚自习,8点半进堂做公省察,念第2天的默想题目,9点出堂熄灯休息。


  修女们平日主要学习的功课是天主教要理课、圣经课、英文课、中文课,还有时事政治课、刺绣和体育等。帮助赈灾、救济贫困失学儿童、到医院、养老院从事无偿服务工作,这些也都是修女们日常从事的活动。


  头带茨冠刚刚成为终身修女的英木兰说,我认为,不断有修女和神职人员加入的教会才是有生命力的教会。我们发永愿的修女已经成为若瑟修女会新的根基。今后修会必将果实累累。


  对于修会的未来,一身素妆的英木兰说,我们几个姐妹想慢慢地把修女的精神恢复起来。如要统一着装,把日常工作同祈祷、读书等结合起来。同时,修女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与中国社会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上帝的福传工作发扬光大。


  身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常委、北京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席的英木兰修女还表示,在世界人民疾呼反对邪教、严惩邪教教主的呼声中,她愿以一个天主教修女的身份表明自己的观点:正善与邪恶是水火不相容、永远不能共处的。扬正抑邪,扬善抑恶,善化人间,让世界充满爱,才是正统宗教的教诲!(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