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袅袅

梦自蝉声起,诗从岁月凝。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简评高凉《无题有寄之五》

(2006-07-23 06:59:34) 下一个
[每周一评]第一期 简评高凉《无题有寄之五》

(by 紫竹 )   
 

袁枚曰:“诗入景易而述情难。”概知情为诗之魂,无灵魂则无诗味,然入景亦非易也,景为诗之骨,无骨则诗散格。

历来的无题诗很多,无题并不是偶然的。古人无题,一种情况是年代久远遗失诗题,一种情况诗有所指而不便点明题旨。这首无题更多是对人生的随感,所以直抒、叹赋是此诗的特色。

向隅立久总无题,信手无由渐不支。
故剑侵风生锈渍,清泉着雨入陂池。
当时未展终军志,此后方深呵壁辞。
设劫成人应有意,相思树断更相宜。

向隅立久总无题,信手无由渐不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在我脑海里出现一副画图,一个孤寂身影,诗人站在一个静寂的没有人知的小角落里,想写什么说些什么,却又感到极度的疲乏,了无意趣。

故剑侵风生锈渍,清泉着雨入陂池。无题、有寄,有所思,何所忆?何所思?在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画面,以情入景,由景托情,情景交融。一幅画面:故剑侵风生锈渍。故剑者喻不忘旧日情爱。唐王昌龄《行路难》:“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故剑”在长年的人生风雨中,生出了锈渍。另一幅画面:清泉着雨入陂池。清泉,想是诗人性情的自喻。这让我想越剧《红楼梦》哭灵有一段“你已是这般冰洁离俗世,我岂可一股清泉付浊波。”陂池,湖泊、沼泽也。一股清泉和着俗雨汇入湖泊、沼泽,这是一种意象,也是一种感叹,这也是为什么诗人孤寂、无言、久立于无人之隅的原因,与首联紧密相承。唐人的诗眼一般于名词,宋词的诗眼一般于动词。而此联的诗眼,余以为是故剑、清泉。通过这两个词,表达出诗人的心痛和无奈,无奈之中又有自强不息,即使是清泉和着雨水汇入了湖泊、沼泽之中,想来清泉依旧是水,依旧在奔腾。

当时未展终军志,此后方深呵壁辞。颈联一转,连用两个典故,以典直抒,以典叹赋,加深了诗的厚度,言少意赅。终军志,《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候。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杜牧“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呵壁,表达失意、愤慨,李贺《公无出门》:“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当初抱负、壮志不能得伸,而今则陷入无奈地感叹之中。余以为此联的诗眼是“展”“深”,尤其是这个“深”字用得极妙,让我想起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有异曲同工之妙。

设劫成人应有意,相思树断更相宜。设劫一句,让我想起《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故剑生锈、清泉着雨、壮志未展,这所有的一切劫难,也许是上苍的一种有意成全、造就,所以人生才会有如此多的劫难。相思树断更相宜,忘却故剑,了却相思,施展自己才华,完成自己的请缨壮志。余以为,人生完美、丰富,各种感情不可或缺,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在内,所以相思树还是不要断滴好,:P

全诗音律感极强,朗朗上口。结构上严谨、自然、流畅。谋篇上颇得匠心,首联开山见门,直奔主题,两联对仗用辞工稳,诗词技法纯熟,修辞手法丰富,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用典直抒叹赋,尾联一结,笔落天外,清奇别想。

惜此诗,余以为有一处不足,“信手……不支”,信手者比较随意,潇洒,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信手把笔,随意乱书”;不支,因为身、心不适,而不能支撑、维持、继续下去,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信手者色调稍微明快,而不支则是灰色调,故在一起略觉不舒服,然瑕不掩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