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袅袅

梦自蝉声起,诗从岁月凝。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汉语形式与易学”杂谈〔修订稿〕〔一〕By孙逐明

(2005-05-16 08:56:49) 下一个
孙逐明   原载:http://skychina.94wo.com/index.asp   按:这一组文章虽然是谈汉语形式的,可以后会多方面联系到诗歌语言,所以也贴在这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提高文学语言的表现力至关重要。至于如何提高,自然有很多途径,其中,学习古典文学,借鉴西方文学,提炼民间口语,都是上好的法门。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古今中外的语言都受自己的语法规则规范,而语法必定受其背后的理性逻辑的制约。如果我们能从古今中外各自的逻辑系统的基本特点着手理解各自的语法特点,肯定对我们的借鉴是大有裨益的,甚至很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准备用杂谈、趣谈的形式慢慢展开。      一      汉语语法最大的特点在哪里呢?   我们不妨先从一则语言趣谈说起。   我看到过一则报道,大意是一位美国留学生大发感慨,说:你们的汉语真奇妙!要是中美足球比赛,“中国大胜美国”是你们中国赢,“中国大败美国”也是你们中国赢,不管怎么说,反正是你们中国赢!   “大胜”和“大败”意义完全相反,为什么都可表示赢呢?现代语法学家会说:前面的“大胜”是动词的“主动”用法,而后面的“大败”是“使动”用法。道理似乎不错,可是古人和当今的文盲们可根本没接触过什么语法,哪里知道什么“主动”“被动”“使动”这些劳什子?可他们谁都能理解这种句子的本义,这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在汉语语法里,词序是最主要的语法手段,中国人都把自己希望褒扬或者强调的对象放在前面,贬抑的或者次要的对象放在后面。这种逻辑来源于东方人特有的思维模式——易学逻辑模式。     讲究次序一直是中国人最根本的逻辑理念。周易《系辞上传》开篇就说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还特地写了一篇《序卦传》来讲述六十四卦次序的奥义。   在现实当中,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一直特别注重次序,从祭祀礼仪到婚嫁庆丧,从民众迎来送往到国家君臣的集会,尊卑排位一直丝毫苟且不得。即使到了近代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也一直在敏感地关注电视新闻里政府领导人的站立排位,几乎可以丝毫不爽判断出各个风云人物的升贬。   易学逻辑是有手征性的,它“扶阳抑阴”。反应到汉语的语法里,次序是最主要的语法手段,而且一以贯之地“扶阳抑阴”。   在构词法里,阳前阴后是通则,如:天地、乾坤、父子、夫妻、子女、公婆、兄弟姐妹、祖父母、伯父伯母、岳父岳母、夫唱妇随、男尊女卑、男男女女、男耕女织、男欢女爱、男婚女嫁、男不男女不女、男盗女娼、雄雌、公母、鸳鸯、龙凤、龙飞风舞、一决雄雌等等。   在句法里,主谓宾是最基本的句式。汉语一般把主体放在句首,客体放在句尾,前为阳,后为阴扬前而抑后,“中国”在句子前面为阳为主体,“美国”在后为阴为客体;中间的谓词“大胜”是褒义词,“大败”是贬义词,褒阳而贬阴,所以总是主体压倒客体,“中国”总是战胜了“美国”。   中国人这种“扶阳抑阴”的思维模式也同时反应到了书写习惯上:在阴阳学说里,上为阳,下为阴。汉语的主语一定在上,宾语一定在下,所以书写也由上而下。   易学逻辑模式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它对汉语语法的影响远不止这一点点,我们以后再慢慢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