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声音 - 无关大局 - 独立思考 - 坦率真诚 - 与时俱进 - 有错就改
北京、上海房价2015
北京房价将继续攀升,房价抑制举措不会见效。北京房价会接近日本东京、韩国汉城和香港的局面。市民购房面积相对2005年减半。这种现象是大城市的普遍现象。
市政当局开始主推90平米单元,而此前110-120平米乃居民选择的主流。在承认房价过高的同时,居民对大居住面积的追求也需要调整。亚洲几大城市,工薪阶层的居住面积都小于京沪。
2006年7月底,陆续传来禁止海外华人购买两套或以上住房,以及二手房买卖需纳税20%的消息,都是很有力的措施。但是,后者也给正在和已经购房的平民带来巨大的负担。这是一个不及格的政策,弱势群体无法从中获益。炒房团贪心造成的恶果,由全民买单。炒房团的热钱仍在,根本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中国婚姻2015
今天的中国人不仅要在经济上提升自己赶上发达国家,他们还面临传统崩溃带来的思想煎熬。前两天是毛的三十年忌,中国会这样,他责任最大。如果我们不早日公正评价他,道德会持续混乱,我们将失去拯救传统的最后机会。独生子女政策是被迫之举。毛的人口扩张证明了他不仅在传统道德,而且在现实社会等多方面都XXX(省略三字)中国。
在七十年代末,当我们推行一项新政策的时候,没有科学的研究,没有反面的意见。全国传唱“计划生育好”。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政策,彻底终结了传统。这又一次证明了,巨人虽然不在了,但是其思想仍然继XX(省略两字)中国。
“男女都一样”的教育政策是计划生育推行的口号。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推行,没有怀疑,没有独立思考。这是社会悲剧,她(他)们难辞其咎。
未来十年,年轻男性择偶更加困难;大龄女性持续增加;大城市新婚夫妻离婚率达到40-50%。中国女性超级现实,达到令人厌恶的地步。社会两性角色互换,混乱,男性角色成为最大牺牲品。混乱,不断地混乱。让人遗憾。
中国妇女2015
中国女性缺乏女性传统,男性化十足。五四开始的妇女解放运动,战时的新生活运动,建国后毛“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政策,和78年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等一系列运动,最终将华人妇女地位推到历史最高峰,男性地位严重下降,大陆妇女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取得压倒男性的优势,在家庭里,妇女地位达到历史最高。
中国男性遭遇尴尬的灰色100年。中国男性的相对地位在世界各国位于后列。此后,男性觉醒和男权运动将蓬勃开展。上海举行“八三男人节” 50企业男员工放假(下图)。昨天是8月3日,一个受到关注而又饱受争议的日子。三年前,时任《时尚健康•男士》杂志主编的瘦马首次发起申办“八三男人节”,并拉拢张朝阳、孙周、孙兴、李小鹏等一帮中国名男人率先在北京过节,这一过就是三年。昨晚,瘦马和其所在的时尚集团又将“八三男人节”派对的主会场首次移师上海。瘦马说,将男人节移师上海,可以引起全
国更广泛的关注,并逐步推广到更多的城市。 在沪上一家保健食品企业从事市场推广工作的小王昨晚带着女友石小姐前来参加男人节派对,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过男人节。他说,自己的入场券是靠填写调查问卷赢得的。“我是坚决支持男人节的,可以放松放松、减轻压力,我们单位的男同事基本上都是支持派。”小王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如果能有半天的男人节假期,他会好好待在家里休息。据派对组织者透露,昨天,万宝路、宝马、上海大众等50家知名公司都给男性员工放了一天假,《时尚》杂志集团也给所有男编辑放假一天,尽管很多男编辑因为忙于筹备狂欢派对而没有真正休假。瘦马说,其实给男员工放假并不是他申办男人节的初衷,“给男人一个节日”是想让在生活与工作中体力透支、疲惫不堪的男性同胞能够在特定的一天释放压力。男人节应该成为社会关注男人的一个日子,成为世人关爱男人的日子。
镜头一:几十年来,女性在中小学获得教育优势,她们开始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攻陷最后一个堡垒。近十年,在教育界,很多教授大量招收女研究生,甚至超过男研究生数量。镜头二:重庆《新女性》杂志社总编辑王继侮辱性地推出“男体盛”,金夫人婚纱影楼文化事业部经理罗焱、餐厅老板陈心意、即将毕业的大学
生王丹璐、郑晓霞、曾珍等6位女性参与。重庆市神户牛排屋的老板在听说编辑部策划"男体盛"行动,非常痛快地答应提供场所,还慷慨地把大厨贡献了出来。
男体盛--王小波,21岁,重庆某专科学院大二学生 。此一举动严重触犯了男性的尊严底线。镜头三:各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女性出超。以重庆某年为例,8个状元,7个为女性。镜头四:中国女性在国外考取研究院奖学金的人数比例为世界第一。镜头五:中国总体毛失业率近20%,而中国女性就业比例位居世界五强。中国城市女性白领就业率超过男性,广州、北京等市纷纷沦陷。镜头六,女性成为高收入阶层的主流。以代言费用为例,韓紅30萬每場、S.H.E演唱會每場350萬港幣、李湘13萬每場 、孫燕姿9萬美元每場、張柏芝53萬每場、周迅25萬每場、趙薇35萬每場、范冰冰代言每兩年250萬、李宇春代言每兩年180萬、張靚穎代言每兩年150萬、李嘉欣代言每兩年220萬港幣 、倪萍代言每年150萬、蔣雯麗代言每兩年160萬 、徐帆代言每兩年150萬 。镜头七,选美、模特大赛络绎不绝。你听说过“超级女生”,但是没有“超级男生”。未来十年,中国社会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舞台,男性成为了寂寞的观众。
硝烟中的两性关系充满激烈的战斗。当大陆女权主义者进入战壕的时候,男性却没有做好准备,绥靖者有之,轻敌者有之,投降者有之,叛敌者有之,这是中国男权大溃败的原因。男权运动与女权运动的斗争关乎社会道德和传统。女权运动的过度发展,导致社会失衡,道德沦丧,矛盾重重。当代男性有义务赢得这个运动。
西藏2015
首先“印度威胁论”是一部分国人制造的。所谓“印度威胁论”是荒谬的,离开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印度没有这个实力染指西藏,而且印度人民是真正爱好和平,具非暴力传统的民族,其侵略性甚至低过我国。如果说“中国威胁论”可信度为50%,那么“印度威胁论”可信度为20%。一面指摘别人妖魔化中国,另一面又妖魔化印度,这背后的国际政治角力,凸现了一点:政治无正义可言。
青藏铁路修通后,可爱的西藏将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同时中国西部的经济总量不会提高多少。 我希望每个到西藏旅游的游客能做到的一点就是,到西藏旅游的时候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护尊重西藏的文化。
中国经济2015
中国是否能依循日本之路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我的猜测是- “中国在路上”,也许到2030年,你听到的答案是“中国还在路上”。这条路很有意思,它忽远忽近,因为背后的美国因素在操控“交通规则”。当年日本的迅速崛起是因为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加之日本国民的勤勉合力。而中国没有“美国驾照”,中国靠的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文化圈给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带来了一样宝贵的财富--富有纪律性和牺牲精神的人民。儒学文化圈的人民太伟大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承受太多,得到太少,仍然不断创造财富。这是“中国仍在路上”的根本原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国民的纪律性更多的表现在 1)个人与权力机构之间的顺从关系,2) 个人与所属利益团体之间的一致性。国民性将会影响“中国在路上”的时间。
人们心目中的北京
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世界着名古都,现代国际都市──没有哪座城市,像北京一样,汇聚如此多重的功能,承载如此多元的期望。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完全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希望北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都努力走在全国的前列”。
面对殷殷嘱托,北京在思考和选择自己的时代座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说:作为首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征程中,核心问题是打造一个新北京,成为“首善之区”。
全国在看,世界在看:新北京,新在哪里?
从定位之争到规划之变,新思路破解发展困局
在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中,北京人的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北京是什么?
表面看,北京定位明确。搞好“四个服务”: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现实中,北京的坐标总在游移。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受命“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变”,随后又计划建成全国的工业中心、经济中心乃至“包揽一切的万全中心”。北京,就在这说不清、大而全的定位中发展着、也困惑着。
地位特殊,定位模糊,使北京聚集了超常“人气”。到 2005 年底,北京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 1538 万人,城市中心区每平方公里近 3 万人,密度远高于国际上其他大都市。北京新进人口以每年 35 万人的速度增长着,相当于一年添加一座中等城市。
人多,北京无可怨尤:全国人民的首都,不论谁来,北京都欢迎。人多,北京无可奈何:大家都来,北京怎么办?
人口激增使北京深陷“大城市病”:水、能源、土地奇缺,交通吃紧,污染加重。干旱加上沙尘暴,让北京常常“灰头土脸”。市发改委主任丁向阳感叹,北京是在以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应对着无限的需求。
更何况,北京还有 3000 多年建城史、 850 年古都的深宏文脉。几十年来,北京现代化的步伐,一直在“经营旧城”的有限空间里闪转腾挪。伴随着“新”与“旧”的不休纷争,回望被现代化浪潮淹没的古都风貌,北京人时常陷入“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境地。
不堪重负,何去何从?
2005 年 1 月 20 日前后,京城各大媒体浓墨重彩地报道了一个消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 年─ 2020 年)》出台。
其后几天,敏感的媒体用不同方式关注着这个“前所未有的规划”,其中最集中的报道主题,是“新北京功能定位”。
这幅事关北京今后 15 年发展的蓝图,第一次把城市规划拓延到城乡统筹,第一次把北京定位于“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第一次提出兴建新城、调整单中心城市布局、走出以环线扩张的“同心圆”、实现城市均衡发展……
在新的发展观之下,重新打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新北京的思路豁然开朗──
北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去做全国经济中心;北京要做全国的表率,但不一定拿全能冠军。
而这只是新北京的“城市战略”。新修规划还鲜明突显了北京市决策者关于“国家战略”和“国际战略”的构想。第一次将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协调发展纳入视野,强调北京在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战略调整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成为统筹区域的一大突破。第一次根据世界城市发展大势和自身优势,确立“文化”和 “宜居”为城市发展的最优空间,打造强化城市品牌,最终在全球舞台张扬东方文明古都的国际竞争力。
“这意味着北京将自己的未来,置于全国加快发展的大局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专家学者分析。
中央评价:这是全国第一个按照科学发展观编制的规划,具有示范效应。
自 1953 年以来,《总体规划》已是第六次修编。新版规划的大“取”大“舍”展示了北京市发展思路的战略性嬗变。市长王岐山感慨,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北京当前现实问题的钥匙,破解了北京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