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周叶中能否把说不清楚的事情说清楚(ZT)
(2006-08-22 18:01:52)
下一个
3月21日,《成都日报》等全国众多媒体纷纷转载《新京报》20日独家报道"武大博导涉嫌抄袭论文被起诉"。这个消息一上网,便成为轰动新闻,因为该报道是独家,报别家媒体不敢报的新闻。此前的《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原准备刊登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教授的相关文章,最后被迫撤稿。而这次《新京报》的报道是再次向禁区突破,因为该报道特别提到周叶中这位曾经在中南海讲座的武汉大学着名法学家,以及他那本惹麻烦的"法学名家经典系列丛书"之《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涉嫌抄袭,被告到法庭,5月19日将开庭审理。
今天,我终于拿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这是武汉大学教授周叶中等人的着作。周教授在书中提到"宪政"、"共和"的内容是"天下为公","共和意味着尊奉人民主权和被统治者的同意",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热门话题,因为宪政这个一百前年前就在中国播种的观念,到了百年之后还没有长成大树,甚至连幼苗都不是,这样的话题能不牵动人心吗?
当然,一部着作,一旦出版进入公共领域,无论是否有争议,或者有值得质疑的地方,读者对该书自由评点和媒体各负其责地评论,是合适的,也是开放社会所必须的。大致翻阅此书,发现引文非常多,这很正常。只是少了原告王天成的名字,多少是一个错误,势必以后成为麻烦──事实上正是这样。据准确消息来源告之,5月10日上午九点将在北京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王天成诉周叶中侵犯着作权案,届时我不知道有哪些新闻媒体会获得准许关注并报道,但我相信这个即时新闻,一定是网络热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多少会给相关当事人带来一些新议论,给广大读者和网友带来新的看点。
为此,作为读者,笔者借助网络平台积极呼吁,当事双方能否以公开和平等的心态对话,或公开辩护,毫不保留地交流。法院判不判、何时判,归法院管。学术研讨可以不求结果,只求发表各自的观点,真理越辩越明,见不得光的事就越来越少。现在,原告王天成先生已经在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表自己的证据和见解,以至于地球人都知道了,如该文中罗列周书中涉嫌抄袭段落共36处,并指出"《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共四章、268页,外加前言、后记,除了读者可以不看的后记以外,从前言到最后一章,每一章都抄袭了我的文字",王还算了一下,大约有数千字之多。
对此,周叶中先生却不那么开放,没有拿出文章进行反驳,或为自己辩护。他只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被动采访时,表示此事"如果说有什么不好的话,跟我们作者一点关系没有","我们完全遵循的是学术规范,没有任何问题。"(2005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包丽敏采写的报道,《谁该为宪法学家的"剽窃"负责?》)。这样的口吻多少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至少不负责任。据王天成诉状援引该记者的报道,说周叶中暗示"这个事情太复杂。"第三被告人民出版社顾虑原告的身份,在周叶中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书中原有的相关注释全部删除了,因而此事"如果说有什么不好的话,跟我们作者一点关系没有"。周叶中特别强调,这件事"不仅跟第一作者,跟第二作者也没有关系"。他表白自己"问心无愧","做任何事非常谨慎小心,该怎么做就一定怎么做",还说"我们作为一个读书人,也不希望事情牵扯那么复杂。自己受点影响,吃点亏,就任它去吧。"对于王天成指控的这桩抄袭案,周叶中的态度是,"第一,不管会怎么样,我都不会去理会这个事;第二,怎么样自有人会有说法;第三,该负什么责该会承担责任的自有人会负责会承担责任。"但他又对包丽敏承认,(在写作时)"从网上看到了王天成的论文",只是"有些方面我不好苟同,有些方面还是有些道理",而且"在写文章之前不知道他的身份"。本来,王天成试图庭外解决纠纷,甚至有可能握手言和,但最后这个希望落空,他只得走法律维权之路。
据我熟悉的武汉大学的情况(或其他国内大学大致一样),研究生写着作,教授当第一作者,以及抄袭,剽窃,花钱找别人代写,论文有偿发表等,已经司空见惯,无所顾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整本着作,指导教授一个字不写,却是第一作者,甚至是惟一作者,这在追求学术道德的今天是一种可耻行为,更是对正常学术研究的一种"谋杀"。周叶中先生作为着名法学教授,假如他真的是引用王天成的文章并注明出处而被出版社编辑无端删除的话,他应该在此天下人关注的良机面前,以"天下为公"的心态,主动与王天成握手言和,承担一定的相关责任,公开真相,得到天下人的谅解和支持,今后让更多的"抄袭榜样"无处藏身,引以为戒,轻易不敢冒抄袭或剽窃的风险。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大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巴别塔,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了。"周叶中、戴激涛在《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第三章提到圣经《旧约.创世纪》第11章上述内容,并说"圣经中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如果人类有了共同的语言,协同工作,他们的力量就会大过上帝。《旧约.阿摩司书》第三章亦有'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的记述。由此可见,共同之理想、共同之信念、共同之力量、共同之奋斗,乃成就一切伟业的根本要素。建立和巩固共和国,同样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需要他们把共和国看作一项事关自身的共同事业。"
这段话说的很好,尤其在今天有现实意义。我知道,天下者,非封建专制一人一家一党之天下;天下者,也非独裁专政暴力一人一家一党之一种声音。一个真正的天下,应该是共和的,天下为公的,多元的,有活力的,事关你我他的,既保护少数人,也保护多数人,避免出现"多数人的暴政和少数人的极权"。为此,希望周叶中先生能够把以往没有说清楚的事情,加以认真说清楚,彼此与所有关心中国宪政建设的人们一起,包括王天成先生在内,共同为中国百年未栽种起来的宪政幼苗茁壮成长而施肥、耕耘,为中国的宪政制度建设争取双赢的结果,天下人不就明白了嘛,彼此相诉不就成了彼此坦诚相待嘛!
至于3月20日《新京报》的相关报道,周叶中也不必在意,只要你把事情说清楚了,你的责任就轻了一点,社会对你的评价就有了新的转机,坏事也可以变好事,不利就会变有利。不过,这里要指出的是,《新京报》因刊登那篇周叶中被起诉的报道一些编辑被处理、罚款,酿成新的丑闻,但愿《新京报》有关负责人和上级单位和宣传部别再错上加错,别再小事化大,否则到时候无法收场,让天下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