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走到沈阳时奶奶已经虚岁八岁了(奶奶自己的话)。我的舅爷虽然已为人夫,但其实还是个孩子,年龄不过17岁。也许是因为无力抚养妹妹,也许是想给妹妹寻找一个活命的人家,反正奶奶虚岁八岁那年就给我爷爷当了童养媳,但不知道是卖给爷爷家还是送给爷爷家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奶奶自从到了爷爷家,命运开始好转,至少不用有一顿没一顿地要饭吃了。虽然小小年纪就要每天干活,但对于从小就受苦受难,有一顿没一顿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奶奶来说,干活根本不是问题,能吃饱饭,不挨打就是幸福的生活了。奶奶去世后,我母亲经常和我说,你奶奶不容易啊,七岁就做了童养媳,每次到缸里舀水都要踩着小板凳才够得着。但奶奶说起这些事的时候,从来没有忆苦思甜的感觉,也没有任何怨言。母亲还告诉我,奶奶经常说自己的婆婆(我的曾祖母)是个好人,从来不打她。虽然也让她裹脚,但早早就让她松开,所以我小时候就发现我奶的小脚要比大院里其她老太太的小脚大很多,个子也比院里其他老太太要高。
在那个时代,童养媳不挨打是很罕见的事。美国女教师海伦在《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一书中,记载了一些曾经是童养媳的女红军,她们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受不了公婆的虐待才走上了革命道路。奶奶比较幸运,遇上了我太奶奶这个好人。奶奶十九岁后才与爷爷圆房,听我大姑讲,都是我太奶的主意。太奶一辈子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知道女人太早生孩子的苦,所以一直等我奶奶身体成熟了才让我爷爷跟奶奶圆房。母亲说,在那个年代,童养媳十五、六岁就生孩子的不在少数。仁者寿,我太奶奶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这在那个时代是相当长寿的了。关于太爷和太奶的事,我知道的有限。只知道太爷爷是教私塾的先生,而太奶的家世无人知晓,这让我很后悔父亲活着的时候没有让他多讲讲太奶的事。
跟什么人学什么人,奶奶的善良和乐观很多传承于自己的婆婆,我的太奶奶。
奶奶到爷爷家那年,爷爷虚岁已经二十了,真正嫁给我爷爷时,爷爷已经三十多岁了,这在当时已属老光棍一族了。可那时的人都孝顺,爹妈不点头,就不能娶媳妇。爷爷也是闯关东过去,大概是1901年,也就是辛丑年东北开禁后去的,比奶奶要早五年。爷爷除了扛活之外,还开个小铺子摊煎饼,烙烧饼,奶奶后来就成煎饼摊的主要劳动力。爷爷的老家是山东临清,当年闯关东很可能走的是陆路,但到底是水路还是陆路已经没人知道了。听我大姑说,太爷爷祖上在山东是开染房的,后来因为一场官司,家道败落了。
奶奶和爷爷是什么时候圆房的已经无法考证,但从大姑的出生时间(大姑出生在1921年),估计奶奶大概是在19岁左右与爷爷圆房的,这在那时算是比较晚的年龄了,这说明我太爷和太奶是个很开明的人,太奶奶也是心疼媳妇的好婆婆。
奶奶一辈子生了七个孩子,五个女孩都活了下来,两个男孩只活了我父亲一个,我那可怜的老叔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听奶奶说起这个老叔的时候,像说别人家的事,可能在旧社会家里死个孩子是很平常的事,活下来的都是天养的。二姑、三姑和四姑长相随我奶,白净。据说二姑、三姑相貌出众,人也温顺。后来二姑嫁给了一个开车行的,三姑嫁给一个国民党军官。二姑后来因病早逝,二姑夫为此长期不续弦,最后得了相思病肺痨也早早去世了。可见两人感情之深。三姑后来跟国民党军官走了,再无音信,估计是死于战乱了,否则即使是跑到台湾也一定会找回来的。奶奶说,二姑,三姑都很漂亮贤惠,还特别孝顺,可却早早就没了。这真应了红颜薄命一说。大姑、老姑和我爸随我爷的地方多,特点就是黑,但眼睛都不小,这也是随我爷。我大姑活着的时候总说,我二弟最像我爷,大眼睛,瞪起来不怒而威。现在老姑也说,我们兄弟三个,最像我爷的就是二弟。
因年代久远,对奶奶的记忆都已成碎片,连贯不起来,但那时的感觉依然记得,尤其是奶奶宽大的后背留给我很多温暖的回忆。
我们大院南面的北二马路上有一个小卖铺,紧挨马路边。记得奶奶每天都背着我到小卖铺买煮鸡蛋,鸡蛋好像是五分钱一个,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有时候我们到得早,奶奶就和小卖铺的中年妇人一边聊天一边等她煮鸡蛋。有一次奶奶按惯例去小卖部买鸡蛋,当时刚刚一岁多的二弟正在睡觉,奶奶就把门锁上了,以为二弟不会很快醒来。也许是我们耽误的时间久了,二弟睡醒后发现家里没人就抱着枕头跑到门口想出门找奶奶。可门被锁上了,急的二弟靠在门上大哭。那天买完鸡蛋后,奶奶背着我刚进院就听见了哭声。奶奶赶紧把我放下,让我自己慢慢上楼,奶奶则三步并两步地跑上楼去。等我跟着跑上去后,奶奶刚好把门打开,弟弟从门里抱着枕头叽里咕噜滚了出来。看见我们后,二弟马上破涕为笑,可眼泪还挂在脸上呢。
对奶奶的怀念和回忆,让我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似乎又听到奶奶每天喊我们哥仨吃饭的声音。每到晚饭的时候,无论我们哥仨在大院里哪块玩耍都能听到奶奶那中气十足又很有音乐感的喊声:“大宝,二宝,小三,回家吃饭了----”这喊声整个大院都听得到,即使我们有时玩疯了没听见,也会有院里的大人孩子告诉我们,你奶喊你们回家吃饭了。我们大院是一个上下三层的大圈楼,我在《五七大院》系列里有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