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雨,源自一个谜语,一个城市名,一个神奇的传说。
谜面就是一个“雨”字,谜底就是一个城市名“天水”,来历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天河注水”。自打父亲给我讲了这个谜,这个城市和这个传说,我就不可救药的爱上了雨。
不仅爱着生活中的雨,也爱着文章中的雨。书中有雨似乎是落了俗套,然而书中无雨又似乎会失了味道。两下相较,全在作家的笔法了,曹公写雨是极为精妙的,让我曾一度不知自己是先爱红楼而后爱上了红楼中的雨?还是先迷上了红楼中的雨而后迷上了红楼?
红楼中雨,有明有暗,相辅相成。
明雨是一幅幅耐读的图画,可以浸润出一个个久远的氛围;可以弥漫成一种种不朽的情调,可以镌刻下一道道深邃的记忆。
椿龄画蔷:大雨中的龄官浑然忘我,一丝不苟的写着心上人的名字,把那份痴情绵延不绝地刻进被这雨水打湿的土地里,也刻进被这雨水浸湿眼睛的读者们的心思里。大雨中的宝玉同样浑然忘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女孩子的举止,把那份怜爱毫不迟疑地融入由雨织成的网络里,也融入被这雨水迷乱心思的读者们的心网里。一个为情爱,一个为怜爱。。。这里的雨恰如其分的烘托了两人鲜活的个性。而怡红院那边,一群妙龄少女雨中欢快的嬉戏,也恰到好处的折射出富贵人家的悠闲,连仆从亦然。与我们想象中贫苦儿女的劳作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这场雨实在是透染了无穷的艺术魅力。一场雨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连爱情都不能着陆的女孩缔造出一个最经典的画面,她虽和黛玉同样痴情,然而刚烈如她却没有诉与“葬花”的凄婉,而是诉与“画蔷”的执拗。而宝玉因她“画蔷”的痴倒一如因黛玉“葬花”的恸倒,实有着同样的心境。曹公赋予龄官的这一片冰心,不独让这位多情公子幡然明了:“从今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也又一次把黛玉的“我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推到了引发我们认真思索的前台。椿龄画蔷,黛玉塟花,宝琴踏雪,可谓是大观园中一座牢固的三角架,搭建起红楼一梦里实实在在的美丽。在映射三位怀春少女不同心态的同时,亦有对大厦将倾的留白:风雨已至,个中人浑然不觉;旁观他人正败落,不知自家将沦亡;浮华散尽,方醒悟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黛玉闷制风雨词的那个风雨夜,却又是一唱三叹俨入另一种佳境了。先是秋窗一曲风雨夕,把黛玉的才华横溢与多愁善感,渲染到了极致。花草惨淡,秋灯照凉夜;石径尘涤,竹林透寒音;这时的雨格外清冷幽寂。板桥言竹: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我想黛玉之爱竹应该也是如此了吧。更哪堪再有“助秋风雨”使“疏竹虚窗时滴沥”呢?而这种不绝于耳的滴沥几乎让我们一同与黛玉长问:“不知风雨几时休?”又长嘘:“已教泪洒窗纱湿。” 继而宝玉携雨探望妹妹,殷切的问候;蓑衣的调笑,娇羞的情态,绣球灯的叮嘱。此时的雨尤其有味。让我们也不期然的替双玉憧憬起:寒夜挑灯猜谜;添香并观书画;步月随影踏苔;俏语娇音满室的温馨未来。最后端庄稳重的宝姐姐出场了,她自不会在雨中夜行。却依约遣人送来了雪花糖片与燕窝。送的难道仅仅是这些身外之物吗?当然不是,在黛玉自嗟自哀的时候,这不缔是送来了温情与关爱。而这正是黛玉最奇缺又最想要的。试问这样的凄风冷雨中黛玉怎能不分外感喟宝钗的眷顾呢?我们不免又联想到,宝钗平日里对黛玉总是“颦儿颦儿”不离口,把一份众目睽睽下的溺爱一齐叫来开去。黛玉最终的对她至善的恍悟也就不言而喻了。这里的雨是添了些温度的。
暗雨是一粒粒暂时的心药,可以安抚一阵阵无聊的浮躁,可以慰平一点点难奈的空虚,可以治疗一股股无尽的忧伤!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是“葬花辞”中的句子。言为心声,想寄人篱下的黛玉有过多少个乍睡又醒,听冷雨敲窗,点点滴滴直到天明的不眠之夜啊!以她所处的锦绣乡中,自然是罗衾软暖的,以紫鹃的体贴入微又何尝会被未温呢?心境而已!这个雨正是黛玉心房上的温度计。心冷身冷床榻更冷。黛玉借雨而抒发愁怀,雨是她闺中私语的良伴;然黛玉之病能吃得下,睡得着就好了一半。故这扰梦之雨又是扼杀黛玉的帮凶。诚可叹也!“留得残荷听雨声”是黛玉最喜欢的句子,在宝玉恨枯荷未除时由她娓娓道出。对宝玉的提议,宝钗是笑着回应:没有时间清理。这正是宝钗做人一贯向上的特点。与“黛玉葬花”相衬的另一个画面“宝钗扑蝶”,就是发于此意。同是少女之心,前者是祭奠生命的消逝。后者则是追求生命的活力。这大不同在此刻又一次显现。想来黛玉每每见到这枯荷瘦影,必然会在心底里泛起丝丝雨雾,这个雨字正是黛玉心房里的阴晴表。心雨目雨耳亦雨。跌沓出了一个诗词空灵,笔墨隽永,一生雅绝,满怀风雨的潇湘妃子。
“一帆风雨路三千”是三姑娘探春判词的首句。一个花季女孩的未来被强行的放置千里之外的海疆,从此风雨平安两不相知;穷通离合各自随缘。这七个字不知浸透了她多少的无奈与辛酸。探春外表看去是一个文采精华,顾盼神飞的阳光女孩,可是走近她之后,就不难发现她心底有块不散的阴云:她庶出的身份和她那不争气的生母与胞弟。势利贾府,人多嘴杂,流言飞语好比潜藏的风风雨雨,探春不能震怒又不甘自苦。只得在用猬刺保护自己的同时,努力找寻并抓住出头的机会。遗憾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她不能自主的命运。走出闺门,虽然远别了家族内的无际暗雨,却又要面对全然陌生的和亲日子,那里可能是满帆风雨的尽头吗?
“宿雨还添泪一痕。”是宝玉咏白海棠中的句子。海棠带雨格外娇媚,在宝玉眼里雨迹却化做了泪痕,这恰恰正是宝玉一向感花伤月的情怀。“宿雨”二字,说明他不在风雨中,只乐赏雨后风光,这也恰恰是宝玉对国事家事天下事所抱袖手旁观的态度。无独有偶,湘云笔下的白海棠也是雨后秀姿:“雨渍添来隔宿痕。”两句何其相似,然这相似的诗意背后却有不似的心境。湘云的雨渍隔宿犹在,正是湘云自身生活的写照,她失双亲于襁褓内,终日寄居于凄风苦雨中。然而她同样也不理会风雨交加,也只欣赏雨后风致,这便是她最能吸引人的性格魅力--乐观豁达,所以她眼中的雨渍就是雨渍,不会是泪痕。
感读红楼,感读烟雨如潮;感读飞花似梦;感读尘世鼎盛的繁华和红香落尽的悲凉;感读每一个人的心情故事;也感读雨的佛家之韵,道家之髓----有为和有不为。
感知红楼雨意,也感知自己爱雨的历程:童年爱雨是带有几分活泼的憧憬,常常为找寻天水之根而被淋的面冷发湿;少年爱雨多了些无由的惆怅,时常被雨引出莫明的忧郁;到了后来逐渐懂得,蜜雨苦雨,一切都没定数,一切皆由自心。
安静草于2005-09-29 夜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