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次日, 在香港居然是公共假期, 令很多外地人费解, 香港人则乐得一日闲, 才吃了团圆饭, 再来一个同乐日, 比起过年的那顿团圆饭要轻松得多了。
囡囡昨晚玩萤光棒馀兴未尽, 一起牀就閙着就要再玩, 这是香港小孩中秋节最有兴致的节目了, 比起吃月饼、提灯笼要投入许多。
奈何天光日白, 不是玩萤光棒的时候, 就带着囡囡到清水湾半岛走走。当然, 少不了到大庙拜拜天後娘娘。
清晨还见一缕阳光, 正要出门却下起了滂沱大雨, 不到半小时又雨过天晴。乘103小巴到清水湾第二滩, 起步沿傍山公路前往大庙, 这里好像没下过雨, 路面是乾的, 草是乾的, 树叶更是乾的, 没走出几步, 日头已令你感到灼热了, 原来过了中秋节, 香港气温还接近三十度。
好在清风徐来, 一路上看山看海, 倒也赏心悦目。先有模型飞机横冲直撞, 再看点点风帆乘风破浪, 一面是高耸的钓鱼翁山, 伸展双臂环抱着白浪轻涌的清水湾, 另一面是果洲群岛轻松自在仰泳在无垠的碧波之上, 囡囡最爱看的就是头顶的小飞机和脚下的风帆, 告诉她远处的大坑墩清水湾郊野公园, 是她六个月大的时候去过的地方, 自然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漫步而上, 过了两道弯, 便看见布袋澳里的簇簇养鱼排, 越来越多的鱼排显示着这小村海鲜酒楼的生意越来越好, 连游艇都在守候在鱼排旁, 好一个碧玉藏宝的布袋。不过每次经过这里, 都会想起布袋澳的海鲜奇贵, 也就打消了进村的念头, 顺手拍几张照片就行了, 免费的。
公路的尽头是清水湾乡村俱乐部的大门, 拦路一截, 不留下买路钱休得内进, 其实里面就是一个高尔夫球场。 好在天後庙不在大门之内。高球场可能带旺了布袋澳, 这大庙坳却并未因此而得益。
大庙坳因有大庙而驰名, 这座大庙就是天後庙, 天後庙面对大庙湾, 远眺蓝塘海峡, 左边与东龙洲一水之隔的地方叫佛堂门, 可能也因此庙而得名。
到达天後庙前, 会先看到一幅宋代刻石, 好像被清洗过, 前面被不锈钢框架和胶屏“保护”着, 前几次来都看不清字迹, 这次才可以读得下来。刻石刻於宋代咸淳甲戌年间,即1274年, 记载着盐官与友人到此地游览的事迹, 共103字, 由南宋盐官严益彰所刻, 距今已有七百多年, 1979年1月26日被列为法定古迹。
沿着台阶往下走, 一棵倾倒再生的古树成拱形正好横跨在道上, 红墙绿瓦正从树枝树叶间透出来。据说香港有六十多座天後庙, 而这座天後庙建於1266年, 是最古老的一座, 至今仍香火鼎盛,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诞,成千上万的信众到此进香顶拜, 多艘帆船和驳船旌旗招展, 敲锣打鼓舞狮, 热闹非凡。 中秋节, 天後庙里却显得冷冷清清, 只有庙祝两三人正在用餐。传说中天後於宋朝元年公元906年3月23日出生於福建莆田, 出生时不哭不啼, 取名林默娘, 至三岁时见到大海才开窍, 渐显出天资异能, 能预测祸福, 十六岁救其父於海上, 雍熙四年934年, 廿八岁於湄州峰上羽化升天, 每每显灵救人於海难, 沿海渔民纷纷立庙祀奉, 历代君主又赐以名饺, 尊为天妃。康熙22年朝廷派兵收复台湾, 因战船搁浅, 将士向天妃祷告祈福, 幸而脱险, 康熙得悉後改赐天後。朝廷加封, 民间崇拜, 天後 (又称妈祖) 从此便成为渔民和航海人士的庇佑天神, 崇拜程度犹以福建、广东、台湾最为强烈, 天後也渐成了华人社会的一种经典的文化现象。
天後誔前後, 善信们还会在大庙湾里大量放生鱼类。可怜这些被放生的鱼, 日後大都成了这一带上钓的鱼, 据说入夜是这里钓鱼的好时机, 可以钓到大青斑、黑色红鮋、火点、油追及螃蟹等等。不过眼下烈日当空, 码头上已有几十个男女钓鱼发烧友,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正专心致志。
大庙湾天後庙的正门联曰: “系出莆田坤仪称母,恩流荷泽水德配天”, 横批浮雕石刻“天後古庙”四字,所祀奉的正是出生莆田的天後娘娘。
在庙的一侧, 囡囡看到一苹鸽子蹲在地上不走, 上前想摸一摸, 才发现鸽子的脚受伤了, 一瘸一瘸地避到墙角, 囡囡天真地说要带她去“睇医生”, 我就说这鸽子是来求天後保佑, 很快就会好的。
我们坐在树荫下, 一边看着大庙湾里闪闪发光的海水, 一边品尝着月饼和水果, 有艘游艇停泊在码头上, 下来几个人入庙进香去了, 偶尔有行山人士经过, 还不时有人带着儿女们提着鱼杆胶桶走向海边。
女儿坐不住, 一会儿就起来逛来逛去, 也吵着要去钓鱼, 我们没准备来钓鱼, 只好带她到小沙滩上去玩玩, 从沙滩上回首天後庙, 庙前树影婆娑, 庙後荒山秃石, 心里颇有感触。
天後娘娘为民造福, 保佑千千万万的渔民和航海家庭团圆, 中秋节不是也应该好好地给天後娘娘进一柱香吗! 但拜天後这一传统活动好像也正在式微......
(更有的船公司不拜天後, 却年年上大屿山拜天坛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