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三只眼看艺术

(2006-10-11 19:59:58) 下一个


艺术二字,如有可代之词,那就是“仁仁智智”。

某年某日,巴黎一著名画展开幕,一大型画幅前围满观众,轰动当日。而此画实际
仅一幅空白画布而已。评论家说:今天,所有的观众在此画上看到了他自己想要看
到的图景。这个极端的例子表明,艺术欣赏乃共鸣而已。越是使人见仁见智的作品
越是成功。譬如<<红楼梦>>,“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
者见排满, 流言家见宫阁秘事…… ”(鲁迅)。好象那位名人说过,一个作品,若
所有的人都没意见,那必是说了堆废话,或搞出件司空见惯的东西;若所有的人都
反对,那必是说了明显的错话,或搞出怪物,否则就是太超前;若一半人将之捧上
天,一半人恨不得将之撕得粉碎,那就意味著空前的成功。

艺术欣赏有三层次:感觉欣赏、技巧欣赏、主题欣赏。

看一画,曰:好看!听一曲,曰:好听!止于此者,为感觉欣赏。一般人只求快于
耳目,故视听觉冲击力强的作品极易流行。好莱坞就赚这个钱。我名之曰:肉眼欣
赏。

比技巧一直是艺术欣赏的重要方面。一个老故事总是不断地讲给新手:两画家互不
服气欲比高下,约定三日内各作一画以定仲伯。是日,甲某与园中置二架以待。乙
某至,见一架已置画框,以帘覆之,知是甲某之作。遂将己作置于对面架上。视之
乃一盘紫葡萄,栩栩如生。恰一鸟至,降而啄之。乙某得意,转对甲某:请赏君之
大作。对曰:请便。乙某近前欲揭帘幔,其手僵驻幔前,失色道:折服!原来那帘
幔是画的。逼真作为西洋画的重要标准之一,一直到照相机的出现。

各艺术门类中,技巧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
闹。只有行家与业余爱好者有此技巧欣赏的法眼,故技巧欣赏我名之曰法眼欣赏。


主题欣赏乃欣赏作品要表达的内涵,其情其趣其旨其义。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仅知玩
技巧的匠人,而是以技巧为工具为人类扩展情趣,深化思想,升华情致。但真正的
艺术作品不是广告招贴宣传品,绝无说教,其情趣意蕴隐含于形式中。在欣赏其形
式美的同时,领悟其意蕴美,才能不止于仅仅得到感觉快感。赏心悦目之 赏心,是
一种领悟快感。作者之功力积淀多时,灵感爆发于一瞬,凝现于作品。欣赏者若能
尽窥全貌,是智慧与智慧之遭遇激情,如高山流水子期伯牙者是也。盖新作问世,
非人人赏得。阳春白雪,和者必孤。作者独出心裁,赏者别具慧眼,一作品才算真
正问世。故慧心慧眼之知音诚可贵也。主题欣赏我名之曰慧眼欣赏。

王维画<<袁安卧雪图>>中有 雪中芭蕉,多有不解者,以为“不检点”之纰缪。殊不
知摩诘好禅,以禅入画,以画喻禅。若无慧眼识其主题,难以欣赏此画。

北岛有一朦胧诗: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灵敲击著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呵路,
飘满红罂粟。


在感觉欣赏和技巧欣赏的层次,你可以领略其优美的韵律节奏和丰富的意象, 却还
是不解其主题。但如果你了解时代背景,想到“红罂粟”指红色精神鸦片,你就顿
觉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看艺术, 人人有此三只眼,但每人每只眼的视力视野之深广度各有不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jennytomato 回复 悄悄话 对艺术欣赏的最佳境界就是和创作者心有灵犀,就是愿意被感动。
水门汀 回复 悄悄话 这首诗是我的最爱,觉得孤寂和幻灭的时候,这首诗最贴切心情,无论何时何地,想说的不想说的都道尽了。北岛也是天生的诗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