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贝卡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细微处看中美文化反差

(2007-12-07 17:08:36) 下一个



细微处看中美文化反差 作者:陈强  来源:青年参考

“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认真为中国文化求出路的人,说得更狭小一点,每一个认真要在现代世界里做人的中国人,多少会发生彷徨的一个课题:我们是维持着东方的传统呢?还是接受一个相当陌生的西洋人生态度?

东方和西方究竟在什么东西上分出了东和西?它们的白天是我们的黑夜,它们的黑夜是我们的白天?我们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光明?这光明又是否全盘西,或是全盘东?这又会成什么东西?”

这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上世纪40年代首次访问美国时发出的慨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作为一个文化人,我还是在苦苦思索费老提出的这个问题。由于在美国的一年半时间,我多半待在大学校园,接触的几乎都是普通的美国人,因而难以站在宏观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但从日常生活中我还是感觉到了中美在诸多方面的截然不同。

美国人初次见面往往会自我介绍或直接问对方的名字。当美国人问你的“Last name”(意为“姓什么”)时,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常常容易错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对方。因为美国人的名在前姓在后,和咱们中国人正好相反,所以一不留神就可能答错。

我们描述方位,习惯于从大到小,比如我在中国时名片上印的单位地址是:“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2号”;而美国却是从小到大,比如我在美国时名片上印的住址是:“1205 University Ave.Columbia,Missouri,USA”(1205号大学街哥伦比亚市密苏里州美国)。信封的写法也正好相反,我们的规则是第一行写收件人地址,中间写收件人姓名,最后一行写寄件人地址和姓名。如果给美国人写信,那就得倒过来了: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上方,下方写上收件人的姓名和地址。

类似这种反着来的称谓还很多。比如位列北美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英文叫做“Lake Michigan”,直译过来就是“湖密歇根”。分数的读法也恰恰相反,比如3/5,我们是从先读分母后读分子,叫做五分之三,而美国人是从分子读到分母,英文的说法是“Three fifths”。我女儿在国内时学过分数,到美国上学后曾为此困扰过一阵。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晚辈取名一般和长辈的名字拉开距离,如果名字相似,会被误认为是同辈,那是不敬的表现。在古代,谁的名字要是和当朝皇帝的名字有一个字一样,便是大逆不道的。然而,我发现美国人的名字居然经常和他前辈的看上去很像。比如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全名是“George W.Bush”,而他的老爸、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叫做“George Bush”,小子的名字比老子的只是多了个“W.”。

美国人认为,晚辈和前辈的名字有重复之处,不仅不是不敬,反而是有纪念家族荣耀的含义。我的中学同学吴卫东在美国生活了20年,他在给孩子取名方面便认同了老美的方式。他的第一个宝贝儿子的名字和爷爷的名字,只是中间一个字不同,卫东说这是为了纪念他已故的父亲。


在肤色方面,我们和美国人的看法依然截然相反。中国人以白为美,女士经常涂抹“美白霜”,见到阳光还要拿伞遮着。而美国白人则喜欢棕褐色的肤色,认为那是健康、富有的外在标志。

有钱有闲的人可以躺在海边的沙滩或游泳池边,尽可能地裸露身体让太阳晒,于是皮肤就黝黑黝黑的。而那些没有机会出外度假晒太阳却又渴望有棕褐色皮肤的白人,也可以有速成“变色”的办法。在我住的社区对面,有一个美容店,取名叫“Tan”(意为“棕褐色或日晒后的颜色”)。

美国女人平时打扮比较性感。但是,在医院检查身体时,她们又十分强调身体的隐私权。我太太在美国的医院跟班过,给妇女检查乳腺癌时,在场的医生必须经过患者的同意才能留下。而在中国的一些医院,医生给病人打针,往往不在乎诊室内是否有其他人在。

再来说说住的习惯。一般来说,美国富人住郊外,穷人才住市内。首都华盛顿到了晚上,就成了黑人的天下。在中国,越是靠近市中心房价越高,所以住在闹市区的往往是有钱人,而低收入者多半住在市区的外围。当然,现在中国一部分富人的观念也在和美国接轨,在有了私家车后,开始撤离喧嚣的城市,搬到郊外去过清静的生活。

最后说说美国人对公众人物和法律的看法。他们提到法律时往往都有一种敬畏感,在行动上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谈到总统等公众人物,有时反而不屑一顾。反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领导的地位往往比法律高。中国自古以来领导都是神圣的,连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正面的形象都难得,但国人敢拿法律开玩笑的却大有人在。

当然,中美文化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在对人性的认识上。多数美国人相信《圣经》上说的,人生下来就有原罪,人无完人,所以要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中国儒家文化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变坏是周围环境的缘故,所以强调人要自律。看来这种对人性的不同认知,最终导致了东西方在政治制度上的分野。

请点击欣赏:三字经
Please click to enjoy: Bible
请点击欣赏:试论东方文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明初的评论:

Thank you so much. I corrected it.

Happy Holiday Sesaon to you,

Rebecca
明初 回复 悄悄话 好象漏了个 S...

3/5 是 Three FifthS ?
1/5 是 One Fifth ?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费孝通的论著

费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以及晚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必读之书,他的主要论著收入《费孝通文集》。

Peasant Life in China(1939年,该书译为江村经济)
《禄村农田》(1943年)
Earthbound China 1945年)
中国绅士(1945年)
《内地农村》(1946年)
《生育制度》(1947年)
《乡土中国》(1948年)
《乡土重建》(1948年)
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1981年)
Chinese Village Close-up(1983年)
《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年)
《小城镇四记》(1985年)
《费孝通社会学论文集》(1985年)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1985年)
Small Towns in China(1986年)
《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年)
《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年)
《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年)
《行行重行行》(1989年)
《费孝通文集》(1999年)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99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B9%E5%AD%9D%E9%80%9A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费孝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B9%E5%AD%9D%E9%80%9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