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BeautyinAutum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落花窗中金陵影……2013 中国之行 七

(2013-08-20 08:40:57) 下一个

回中国,近年来听得最多的感叹就是“变化真大啊”!故土日新月异,国富民强,当然是好事,身在海外的我们也与有荣焉。

可是,遗憾确实也是抹不去的,就像一个人的初恋,那种纯洁和美好时常在你的心头萦绕,可是你想去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

带着我的两个美国生美国长的ABC孩子,我多么希望能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妈妈小时候家乡的真实模样!看着古城墙被淹没在高楼林立中,古城的韵味荡然无存,我所想述说的那种古韵乡情,真的是无从开口无从说起。虽说孩子们兴高采烈:南京跟上海差不多!可那离我想描述的差得太远!想对他们说:南京跟上海那是两回事,就像你爸和你妈,两种人!

我记忆里的金陵,是青砖黑瓦的小院落,是回廊落花的窗格梦。

记忆中的金陵

记忆中的故土

在南京的市中心,指着最高的那座大楼,对两孩子说那就是我祖父祖母曾经的家园,孩子们瞥了一眼,没有任何情感色彩。老父亲说市中心唯一还保有老金陵味道的就是大华影剧院了,我有天顺路进去一看,里面修缮一新,也许恢复的格局令父亲想起他小时候影剧院的情景,对我却依然陌生,我只记得当年去东风剧院去看样板戏的情景。

在一个酷热的夜晚,我让儿子拎着我的手提电脑,到市中心的一家酒店与跟随我回家乡并等在那里导演汇合,我指着那栋大楼对儿子说:我小的时候,这里是个戏院,我曾经就在这附近看到一个影星名字叫王馥荔……我知道儿子不仅不知道王馥荔是何许人也,也对我说的那些陈年旧事不感兴趣,可我就是忍不住地叙说着,仿佛是讲给自己听。

这世上,其实很多记忆和往事只有自己记得,也只有自己能回味。

一个炎热的午后,我领着两个孩子去寻找我的回廊落花的窗格梦,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心目中的南京的原样。

地铁一号线新街口往南只要一站路到三山街,出来过一条马路,就是我想为金陵复原的甘家大院。那里黛瓦、粉壁、马头墙在热烈的向我们招手,砖雕、木雕、石雕宛如一个个充满旧时代韵味的音乐上上下下的跳跃着,孩子们还算喜欢那里兼有的一些现代元素,在红灯笼和刻意制作的古色古香中,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看到了我想让他们见识的金陵文化?

儿子一转身,进了南京城著名的食府:绿柳居,我心里一喜,嗨,开窍了,知道吃正宗的中国东西了,再定睛一看,他自己买了一块冰激淋走了出来!

绿柳居里的冰激淋

“熙南里”是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占地1.23万平方米,地处中山南路、升州路交汇处。那里的雅致茶馆、高档会所、清雅音乐吧等都不是我想带孩子看的东西,我想带他们看的是一个雕花的窗格,是我小时候留存的金陵印象。

熙南里

那里有南京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住宅“甘熙故居”,金陵人嘴里的甘家大院。也是俗称九十九间半的私人宅第。猛然一看,白墙黑瓦,好像是徽派建筑,可是走进去回廊几转,就发现与徽派建筑又不一样,但也不是苏式建筑,与苏州无锡的那些大户人家的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又有不同,那其实是真正的金陵风格的独特的建筑。

甘熙是甘福的第二个儿子,晚清著名的文人,中过进士。甘家大院的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金陵的建筑用进来数算,甘家大院有五进,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每一进都有一个天井或者说小院落,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科学地讲也是最合理,冬暖夏凉,光照最好。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与祖母居住的金陵老宅子是二进的院落,一进也是门厅之处,虽说与甘家大院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循序渐进的风格,反映了金陵宅第的基本风格。

我和祖母住过的老宅子毁于八、九十年代的大拆迁中,可是那座宅子留给我的却是我有关金陵最早的记忆。(金陵旧事 二… 老屋前院众生相甘家大院经历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却有幸保存了下来,数算历史的痕迹,甘家大院经历太平天国的破坏,后来被修建,没有被日本人的战火和文化大革命所摧毁,还得益于戏剧和军队。

据说日本人喜爱中国的京戏,甘家历来是戏剧世家,日本人占领南京,甘家以为宅第终将不保,没想到日本人为了欣赏甘家人演绎的京戏而发现了这所风格独特、建筑典雅的宅子,发了禁止破坏的命令。即便日本人疯狂的屠杀南京的百姓,这座宅子却有幸保留了下来,也目睹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四九年,解放军进驻南京城,甘家大院被国家征收成为军事重地,部队成了一道护身符,直至九二年,南京民俗博物馆在此而生。

穿梭在甘家大院的回廊庭院之间,青竹、石井、蝉鸣、风轻……我久久流连在那一扇雕花窗前,让思绪退回到很多年以前,老祖母蹒跚的脚步、小朋友们喧闹的笑声、童年的孤单和寂寞……就那样蓦然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一扇雕花窗格

春尽秋来,日升日落,那一方故土和那一个偌大的城市里 , 有几处地方能有如这掩映在梧桐树下的百年古宅般的幸运?每个人似乎一生都在寻找,寻找那属于自己的归宿,而留存住关于故土最起初的亲密却如同一张张随着岁月泛黄的旧照片,即亲切又无可奈何的令人叹息

带着两个孩子穿过金陵的热浪,地铁站口站着分发免费纸扇子的人,人手一份,扇远紧紧围绕着人的热气。最后一次在走进地铁口前回望一眼现代和过往交织的金陵旧宅,我仿佛看见一位安详的饱经风霜的老人,静静地在那里缓缓地摇着大蒲扇,娓娓述说着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并对我一扬扇,好像在说:欢迎再来!

 

再见了,我的金陵!

待续   

这个系列从头读:上海、上海 …2013中国之行 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氩氪氙' 的评论 : 问好了,老乡。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qingaling_marquetry' 的评论 : 你的评论也好,也引我遐思。
氩氪氙 回复 悄悄话 我家曾住朝天宫, 小时候走路, 自行车穿越过无数这类的小巷, 记得好多还是鹅卵石的路面
qingaling_marquetry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好! 我也是离家多年,每次回去记忆中的东西就少了一点。 甘家大院就在一中旁边,我以前上学时常去,记得曾经是民俗博物馆。 我家最早在三山街附近,记忆中那些老井,老宅子,老院子再也寻不到了。可是奇怪的是它们总在我的梦里,虽然我家已经搬走了20年了,可是在我的梦里我总能记得一些非常细微的部分。曾经在晚上去邻院看过昙花,比较过哪个院子的井水更清冽,还有小学校里的老槐树,滑梯,水泥乒乓球台,石榴树,夏天的知了声,冬天房檐下的冰棱。 我现在非常能理解我父亲为什么一遍又一遍的画他老家的老宅,那些魂牵梦萦的地方此生此世无法忘怀。 对不起,突然有感而发,写了这么一堆,见笑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