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香港《大公报》2012年11月2日 (http://paper.takungpao.com/html/2012-11/02/node_43.htm)
所谓的“长子如父,长嫂如母”,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认同。说的是在兄弟姐妹中,如果父母不在了,最大的儿子对其兄弟姐妹就有着父母般的责任和义务。当然,现代社会里这种观念早就淡了,加上我辈开始的独生子女制,使得“长兄”这个名词都不大听到了。
小的时候,常听我父亲提起这个词,因为父亲的舅舅家里有兄弟姐妹八个子女,即父亲的表兄妹们,父亲总是对他的大表哥充满尊敬地说:“大表哥一向长兄如父,在家有着绝对的权威!”所有的弟妹包括我父亲这位表弟都对这位大表哥言听计从,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这位我称为大表伯的父亲的大表哥,是我童年对“长子如父”的全部理解,他的家庭是个大家庭,他的父亲曾是中南银行的股东之一,因为他的父亲忙于上海至南京的银行投资业务,从小他的弟妹们就属他管辖,从弟妹们的学堂功课到为人处世,他顶替了常常不在家的父亲的角色,不仅管教弟妹,而且他是真的以身作则,从来都是弟妹们各方面的好榜样。
49年之后,红色中国成立,他已身在香港,本来是准备往海外发展的,可是在他的旧友数学家华罗庚的“回归祖国”的感召之下,从香港折回头回到大陆,只是他没有华罗庚幸运,连北京都留不下来,被发配到沈阳的一所大学里做数学教授多年,至文革被劳动改造……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就这样被葬送了,五十岁左右,四人帮倒台大陆开放,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赴美完成本来应该是几十年前就完成的心愿,他在伊利洛伊州的一所大学里作为访问学者,但是为了不再回去中国,转成学生身份,以五十多岁的高龄,开始读博士双学位,数学和图书馆学,因为他那时已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打工。图书馆的薪金少得可怜,可是他活得充实活得开心,博士生中,他是年龄最大的, 在他的老友华罗庚接受献花倒在日本的讲台上谢幕人间之际,他卑微地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清贫地生活着。
他的一对子女始终生活在国内,做父亲的他没有用任何力量去帮助儿女出国求发展,但是,他却把他的弟妹们,一个个接 到美国来让他们看看西方的世界!包括我父亲,他的表弟,九十年代初期第一次来美国看我,大表伯邀请我父亲去伊州在他那里短住,还带着父亲乘灰狗汽车一路颠簸去了华盛顿,看望一位他们父辈的亲戚并在那里游玩,父亲说他大表哥的生活真的是节俭,可他对弟妹和父亲一点都不小气,他就那样过着清苦的日子,不断地拿着自己微薄的积蓄资助者自己的弟妹陆续来美参观短期居住。我不知道还有哪位长兄可以做到他这种地步?
九十年代中期,他的七个弟妹都到北美来过了之后,他才把他的妻子从中国接了出来,他们老俩口一直生活在美国中部的那个小小的大学城里,直到他去世,他再也没有踏上故土。他辞世之后,我的表伯母一个人回归了中国,去东北找她的一对子女,安享晚年。
这个“长子如父”的故事事实上有点沉重,甚至按常人看,有点不近人情,因为,他割舍了对自己孩子的做父亲责任和亲情,却一辈子扛起来长子 如父的这个十字架!当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的弟妹包括我父亲,他的表弟,对他这一生都是无比得崇敬!
话说回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如果跟他们说这个故事,他们会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他要那么做?为什么做大哥的需要承担父亲的责任?……”这也真不是几句话就解释得清楚的事情。
前几天,先生正逢一年一度的孩子们“回归校园日”的那一天出差,通常两个孩子的“Back to School”是不同的一天,我们通常也是夫妻俩一同前往参观学校的课堂和聆听课程讲解,今年,有些不一样,两个孩子就读同一所中学,一个算新生,一个将是应届毕业生。我不想错过儿子最后一年的情况,先生觉得女儿第一年的高中也很重要,希望我能听听女儿的学业报道,但我只有一个人,分身乏术,最后想起儿子,把他叫到跟前,问他是否可以代替爸爸参加妹妹的回归校园日的家长会和参观教室,他第一个反应是:“Why me? It’s yourresponsibility!” (为什么我去?这是你们做父母的责任!) 对他说爸爸要出差,妈妈不想错过儿子的学习情况,就只好让他去听妹妹的情况,如果有重要的消息,他回来可以转告。他十分不情愿地前往了,还说我们在浪费他的时间和生命。
那天晚上,他其实是非常忙碌的,因为女儿要去上美术课,他爸爸让他先把妹妹送去艺术学校,我自己开往高中先听听校长训话,他动作快,送完妹妹就回到高中,训话会场左顾右盼没找到我,我在会场外面正在签名参加一些家长们的义工活动。会议结束,通常都是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参观,我和他碰上头,拿了课程表分头进行。这当中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把美术课上完的妹妹接回家,再赶到高中把剩下的教室参观完。
那天回到家里,已经快十点了,问儿子感觉怎么样,他回答:“其实还不错!(Actually it’s not too bad!)”原来本是为孩子的父母预备的这个“校园回归日”,是为了让父母能够了解他们的子女接下来的一年所学的科目的情况,在众多的中年人中夹着一个如此年青的大孩子,格外得引人注目,而且大部分的老师都认识已经在高中待了两年的儿子,所以,都会特意问他怎么会夹在父母们之中,儿子也总是解释他是替代出差的父亲了解妹妹的学习情况,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当众夸奖他是个好儿子(A good son!)!本来被他冠以“浪费时间和生命”的事情,却被所有的老师和不少家长夸奖,他着实十分开心,觉得这两个钟头的时间并没有原先想象得那么没有价值。
我趁机跟他说起勇于承担责任的被奖赏感,也顺便跟他说起中国的有关“长子如父”的传统和相关的故事,儿子听得很认真,还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虽然我并没有期待儿子继承“长子如父”这个传统,代替做父亲的责任去照顾他的妹妹,但是我希望这件事和这番谈话,能在他原本有些自我中心的脑中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是应该相互交替承担的。当父母有能力时,父母照顾孩子,而当父母缺席时长大的孩子也能尽其所能,为一个家庭的共同利益相互分担其中的责任,而从侧面也能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也是有着其很深的道理和理由的。
Thank you so much for speaking out.
从小农经济进入商品经济,这种情况会改变,这样的观念会逐渐解体是必然的。
其实问题不那么复杂,就是"个人利益第一位",还是"家庭(集体)利益第一位"的问题。本来这两者并不完全相对,有时候可以两者兼得。
当两者冲突的时候,中国人太极端于成全集体利益,西方相反。
我还是比较赞成西方人的观念。
故事写得很动人,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
自己没俩钱也能把妹妹的孩子弄到美国来。
可惜我弟没孩子。
长兄如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