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最终从台湾撤军认一个中国

(2024-09-29 12:22:46) 下一个

美国最终从台湾撤军认一个中国

 

 

 

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美国最终从台湾废约、撤军,中美建交。

经过毛泽东、周恩来以髙超的政治智慧、深远的战略眼光、坚韧的意志定力,带领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综合国力日益发展壮大,国际地位逐步巩固加强,也将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1957年起,美国又开始纵容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的袭扰,还公开宣布在台湾部署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电导导弹,对中国进行军亊威胁和挑衅。台海局势又紧张起来。

美国对华强硬,与1956年出现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和波匈事件,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挫折,美认为冷战格局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变化有关。1957年12月,美方故意提出降低中美大使级会谈级别,中方予以拒绝,会谈中断。中美重回隔绝状态。毛泽东和中国政府不能不考虑调整对美政策,从争取和平协商到加强对美斗争。(参见《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50页。)

1958年,国际形势再生重大变化。5月,黎巴嫩发生反对亲美当局的斗争;7月14日,伊拉克爆发推翻亲美君主政府的革命,次日美国出兵黎巴嫩,中东局势骤然紧张。为转移世界对中东局势的注意,美国武装干涉黎巴嫩同日,宣布其远东地区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并扬言加强“保卫台湾”的部署。(参见《人民日报》1958年7月25日。)台湾当局同日发布戒严令,并向金门、马祖大幅增兵。

对此,毛泽东连续召开会议研究,于7月18日晚对炮击金门作出明确指示,并说:金门炮战,意在击美。((美)艾森豪威尔:《白宫岁月》(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328页。)8月6日,艾森豪威尔获悉有关“确切情报”((美)艾森豪威尔:《白宫岁月》(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328页。),当天台湾当局宣布进入战备状态,美海军参谋长伯克宣称随时准备像在黎巴嫩那样登陆。(参见沈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8月17日至3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8月23日,“万炮轰金门”开始,连续数天,重创国民党守军。

这场斗争看起来是对蒋,实质上是朝鲜战争以来同美国之间的一场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等内容的重要较量。(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6页。)吴冷西回忆。

毛泽东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把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参见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74—77页。)

这次炮击又迫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战争边缘线”划在哪里的问题。于是它的态度开始松动。毛泽东等分析认为,“我们这一打,打出美国想谈了”。果然,美国回应中国提议,中断了9个月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于9月15日恢复。

在会谈的第一次会议上,中方提出双方共同发表声明,其中包括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之后将争取用和平方法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内容。(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441页。)

美方却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一个要中国“放弃对金门和马祖群岛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停火”方案。(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2页。)

9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发表声明:中国在金门、马祖并未同美国打仗,谈不上“停火”;解决台海紧张局势的关键是美国撤军。同时,根据周恩来建议,福建前线再次猛烈炮击金门、马祖,“打而不登,断而不死”,以“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参见《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56页。)

在中共持续炮击和内外压力下,美国开始表示,如果放弃这些沿海岛屿不会对“保卫台湾”产生不利影响,就不考虑在那里使用部队。毛泽东很快觉察到美“以金马换台澎”的图谋,也获悉了该方案遭蒋拒绝的重要信息。于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作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

10月3日、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台湾海峡局势,提出:“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想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周恩来年谱(1979——1976)》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178页。)这就是“绞索政策”。

根据毛泽东命令,炮击金门形成了一个奇特的规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打,是给蒋军拒绝美要其撤离金马一个理由;不打,是给蒋军运输补给留出时间,且只打沙滩,不打民房和工亊。中国政府又打又不打、一会儿打一会儿不打,搞得美国很被动。到了该年12月10日,美国宣布从台海地区撤出部分海空军,并决定只要中国双日不开炮,美国将不参加护航。台海紧张局势再次缓和下来。

“绞索政策”的形成,表明中共中央已根据形势变化,迅速调整了解放台湾的战略步骤,从原来准备分“两步走”调整到将来台澎金马“一揽子解决”。

10月5日和14日,周恩来两次会见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安东诺夫,对此作了说明。他说:中央原先的方针是准备分两步走:先收复包括金门、马祖在内的沿海岛屿,再争取解放台湾。现根据目前的局势变化,决定还是把蒋介石继续留在金门、马祖沿海岛屿上,暂时不收回,今后争取一下子收回这些沿海岛屿、澎湖列岛和台湾。(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6、878页。)

毛泽东也说过:“金、马、台、澎是一起的,现在统统归蒋介石管,将来要解放一起解放,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79页。)

此后,金门时有炮声,但已演变成纯粹政治意义上的行动,即毛泽东说的“基本上还是文打”了。敌对的两岸双方,就以这样奇特的方式共同维护着“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五、20世纪60年代后:“播种开路”,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可以看出,经过包括两次炮击金门在内的长期中美博弈、两岸交锋,毛泽东、周恩来在台湾问题上作出了极其冷静的战略判断。在中美经济、军事、国际地位对比悬殊的现实条件下,难以解决台湾问题。

毛泽东对此说过,台湾归还祖国,实际上是一场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竞争。晚一些收回,有利于动员国内人民搞建设,增强国防力量。(参见廖心文:《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党的文献》1994年第1期。)

到了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有了更明确的估计。

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现在要蒋过来也有困难。逐步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参见沈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周恩来也不止一次讲,对台工作急是无用的,今后可能会拖下去。我们这辈子看不到统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我们只要播好种,把路开对了就行”。(参见廖心文:《为两岸和平统一开路的周恩来》,《百年潮》1997年第2期。)

今天来看,毛泽东、周恩来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确实为后代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打下了坚实而宝贵的基础。

早在1955年开始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时,毛泽东、周恩来就为其具体策略进行了构思。

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托人向台湾当局传达过中共和谈条件,有最低条件和最高条件。最低是暂时什么都不谈,双方先作有限度的接触,如相互访问(官方或私人团体均可),通邮、通电,然后通航。最高是在台湾和平解放后,给台湾类似当年陕甘宁特区的地位,可拥有自己的政府、军队、党组织,经费亦可由大陆负担,只要求台湾承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后来经周恩来归纳,毛泽东同意把这些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用张治中给陈诚信中的话来说,一纲是“只要台湾归回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总裁(指蒋介石)与兄(指陈诚)意见妥善处理”;四目包括“台湾归回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总裁与兄全权处理;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荨重总裁与兄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9—1300页。)

周恩来长期领导和关怀、持续进行了大量对台联络工作。如他委托张治中、傅作义写信给蒋经国和陈诚,转达中共中央的和谈方针和政策。(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0页。)他还做寓居台湾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工作,通过章士钊、邵力子、费彝民等向台湾当局传话,促进相互了解,等等。(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2页。)1965年7月,李宗仁在周恩来关怀和精心安排下辗转回国、叶落归根,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

为了表达和平诚意,自1959年起,中共中央还分批特赦在押的国民党战犯,至1966年特赦了6批。1975年国务院特赦全部在押战犯,并允许和帮助他们赴台与家人团聚,等等。

就在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不久,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决定。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至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获得成功,跻身世界核大国之列。中国拥有核反击力量,获得了坚持对美斗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保障。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彰显大国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直接斗争和博弈,主要在国际政治领域,核心是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自1961年起,阿尔巴尼亚等国在每届联大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议案,?均因美国等阻烧未获通过。70年代初,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美都希望改善关系以联手抗苏。1969年11月7日,美国中止了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持续10多年的巡逻。1971年10月24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18国提案,恢复了中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华。在28日发表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无论如何玩弄辞藻,这是美国第一次以法律文件形式对“一个中国”的承认。中方除了重申主权立场外,并未在声明中要求美方立即废?约、撤军,而是明确了这一未来目标。这是出于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作为一个长期任务留待后代完成的既定战略考虑。因为,在毛泽东的预见中,美国最终从台湾废约、撤军,中美建交,是大势所趋,迟早的事。

总之,经过毛泽东、周恩来以髙超的政治智慧、深远的战略眼光、坚韧的意志定力,带领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综合国力日益发展壮大,国际地位逐步巩固加强,也将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台湾己成为美西方围剿中国基地







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战争胜利使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力量,也让他们感到需要重新评估对中国的态度。美国或许认为,不能再容许中国继续强大发展,否则将成为美国的挑战。

1950年,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之际,中国军队考虑武力收复台湾,然而美国不愿看到其利益受损,因此积极介入《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在朝鲜战争初期,朝鲜军队对韩国展开了强有力的进攻,而中国并未接到朝鲜的求援信号,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国内讨论也主要集中在收复台湾的话题上。然而,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时,朝鲜求缓,美军航空母舰进驻台湾及台湾海峡,朝国的美军空军轰炸机狂轰烂炸中国的东北。而东北又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因此,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反复讨论最后决定放弃了解放台湾的计划,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美国的干预》。

台湾吸引了美国军火商的兴趣,蒋介石集团携带大量黄金逃至台湾,吸引了美国军火商的投资。他们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美国甚至直接干预,派军舰进入台湾海峡进行巡逻。

根据历史记录,1950年6月,在第七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宣布由粟裕负责攻台作战的计划。这一计划是新中国成立近一年内将是收复台湾的重要一步,然而却因为意外情况而被迫搁置。

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国民党败退逃亡至到台湾,两岸隔海相望,统一大业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对未能解放台湾起到了重要影响。

那么,为何蒋介石选择了台湾作为逃亡退守之地呢?这其中涉及到当时的政治、军事和地缘环境。要想解放台湾的过程中,面临了诸多困难,如国际形势变化、国内战争余波、美国介入等因素都对局势造成了影响。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战争》,台湾的解放是否会更加顺利?

1950年,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之际,中国军队考虑武力收复台湾,然而美国不愿看到其利益受损,因此积极介入《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美国在何时开始构思这一阻止中国统一的计划呢?

实际上,自中国二战胜利之后,美国就开始策划对中国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战争胜利使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力量,也让他们感到需要重新评估对中国的态度。美国或许认为,不能再容许中国继续强大发展,否则将成为美国的挑战。

在朝鲜战争初期,朝鲜军队对韩国展开了强有力的进攻,而中国并未接到朝鲜的求援信号,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国内讨论也主要集中在收复台湾的话题上。然而,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时,朝鲜求缓,美军航空母舰进驻台湾及台湾海峡,朝国的美军空军轰炸机狂轰烂炸中国的东北。而东北又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因此,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反复讨论最后决定放弃了解放台湾的计划,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美国的干预》。

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迅速地行动以谋求自身利益。他们对台湾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考虑直接出兵控制台湾,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与苏联结盟。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加强,美国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控制局势,尤其是中国与苏联结盟后,美国对通过国民党控制中国的设想不再乐观,最终决定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为务实的态度。

如果仅仅从表面看朝鲜战争为蒋介石提供了喘息的机会,那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从冷战背景出发,结合中苏关系,美国一直在努力阻止中国的发展,这也导致了中国未能顺利收复台湾。

中国军队在收复台湾的问题上是否有百分百的成功机会?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战乱频发,需要稳定局势、休养生息。因此,新中国刚成立时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战争。

此外,台湾距离中国内陆有400公里之遥,海军实力相对薄弱,对中国并无明显优势。全靠帆船过海峡损失太大,而中国的陆军优势并不意味着海军和空军也具备充分的作战经验和实力。

要顺利通过台湾海峡,需要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但中国并未具备这样的实力。即使苏联提供武器援助,中国也需要时间适应新装备,更别说与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军对抗了。

此外,台湾吸引了美国军火商的兴趣,蒋介石集团携带大量黄金逃至台湾,吸引了美国军火商的投资。他们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美国甚至直接干预,派军舰进入台湾海峡进行巡逻。

综合以上因素,新中国军队收复台湾并非百分之百的成功机会。局势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政治、军事、外交等因素,并做出谨慎的决策。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决定是否收复台湾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尽管收复台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但当时的局势需要中国集中精力解决多个紧迫问题。

首先,朝鲜战争爆发让局势岌岌可危,美国的加入使得中国东北三省面临严重威胁。为了维护国内稳定,中国必须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国内还有大量土匪问题和西藏问题需要解决,这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毛主席在会议上曾分析过解放台湾时的问题,派遣了最强野战军去剿匪,留下相对薄弱的力量去收复台湾,导致金门战役失败,给了蒋介石集团喘息的机会。然而,即便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出现失误,新中国在内部稳定和国际战场上的表现依然令世界震惊,连胜两场战斗,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斗意志。

总的来说,尽管台湾问题的解决面临挑战,但中国在解决其他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非常完美的成绩,展现了新中国的坚定和实力,让世界对其刮目相看。

没有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即便是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也无法预料到朝鲜局势的变化。如果那时条件允许,相信毛主席一定会坚决地收复台湾,但他更正确地选择了守护东北三省和解放台湾这两个原则。

台湾问题确实是一个历史遗憾,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是不可避免的。幸好,新中国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相信台湾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那些台独分子心怀不轨的人也应该尽早放弃他们的阴谋诡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