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对台湾蒋介石军援大幅加强

(2024-09-29 09:13:40) 下一个

美国对台湾蒋介石军援大幅加强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持续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然而,台海形势已今非昔比。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为稳住台湾海峡军事局势, 美国对蒋介石有所约束,但同时给予大量对台军事经济援助和扶持。蒋介石利用这个时机大力经营, 逐渐在台湾站住了脚。1953年2 月, 朝鲜停战协议尚未签署, 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他立即宣布放弃台湾“ 军事中立化”。朝鲜停战后, 美国对台湾战略地位的作用愈加重视, 对台军援大幅加强。

在此种形势下, 作出是否重启攻台计划的决策, 绝非易事。叶飞回忆, 停战不久, 陈毅曾提出用5 个军的兵力攻打金门, 中央军委、毛泽东审慎考虑后曾予批准, 但又很快改变了决定, 将攻打金门的计划搁置下来。(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47页。)

1953年10月, 毛泽东召开中央军委会议, 研究解放台湾的作战方针。研究结果, 在朝鲜停战后趋于缓和的形势下, 目前不宜发动大规模渡海作战。决定“ 采取从小到大, 逐岛进攻, 由北向南打的方针解放沿海岛屿; 要在实战中训练部队, 提髙三军联合渡海作战的能力, 为解放金门、马祖创造条件”。(参见聂凤智等:《三军挥戈战东海》,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据此, 彭德怀责成制定了在1955 年1 月底前完成解放金门一切战备的计划。

然而这一年, 正在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需要和平安全的环境, 同时战争准备需要大量后勤物资、交通、海空保障。毛泽东权衡利弊, 审时度势, 综合考虑朱德、彭德怀、陈毅等的意见, 又于12月下令暂缓作战准备。(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82——583页。)

树欲静而风不止。1953年底, 美国拉拢西太平洋沿岸一些国家,构筑反华军事同盟的态势日益明朗。而台湾当局为求美国长期支持, 也向美提出缔结条约。这引起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度关注。次年4月28 日至7月21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 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7月7日,会议期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破坏美国跟台湾订条约的可能。”(《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3页。)日内瓦会议刚结束,中央就指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没有及时(约迟了半年时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这个任务,没有及时地根据这个任务在军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传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和进行有效的工作,这是不妥当的,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提出这个任务,还不进行工作,那我们将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85页。?

中央为何把形势估计得这样严重呢?周恩来作过解释,指出:远东有三个战争,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和台湾战争。现在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都停了,“剩下的就是美国加紧援助台湾进行骚扰性的战争”。如此时“我们不提出解放台湾,保持不了祖国的完整版图,我们就会犯错误,也对不住自己的祖先”(《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84页。)。??

《人民日报》1954年7月23日发表题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再次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解放台湾、反对美国干涉”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

1954年9月3日和20日,毛泽东下令再次炮击金门,直接对台当局实施惩罚性军事打击,同时也对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发出严重警告。虽然没有阻挡住美台于12月3日正式签约,但这场斗争还是对该条约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条约规定,美协防范围为台湾和澎湖地区,未包括金马地区,同时台当局对大陆的军事行动受到严格控制。

而中共中央加大解放台湾宣传的同时,具体准备工作继续进行。周恩来这样解释:中国如果解放沿海岛屿,美干涉可能性不大;如渡过台湾海峡攻打台湾,第七舰队则是要阻挠的。因此,解放台湾“要有步骤地进行”,“要从沿海岛屿开始打击敌人”。(参见熊华源、单劲松:《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他指出:我们总的口号是解放台湾。但是要有步骤地进行,因为中国海军还未锻炼好,各方面准备还需要时间。(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10页。)

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周恩来主持修改定稿的《关于解放台湾宣传方针的指示》,指出:“斗争是长期的,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海、空军,就要有时间去把它建设起来”,最后达到解放台湾。(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12页。)

毛泽东还提出要“边打边建”,即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争中,加强空军和海军工作,推动军事工作、外交工作、政治宣传工作和经济工作。(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85页。)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美国务卿杜勒斯竟于当天宣布,如果台海发生战争,美国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

2月5日,解放军解放大陈岛,2月26日进占南麂岛。

至此,浙江省沿海所有岛屿全部解放。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解放军的下一步行动就是攻打金马,进而攻台。

到了3月3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生效。

美国迅速加强在台湾的军事指挥系统,派出美军协防台军司令,美军驻台军事顾问团扩大到2600人,美空军第13特种航空队进驻台湾。(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49页。)?

面对美国在台湾岛及台湾海峡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威胁,包括它公然发出的核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实施进攻金门、马祖的行动。

1955年3月5日,毛泽东在致赫鲁晓夫电中表示:“解放台湾应该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解放台湾沿海岛屿,第二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是解放台湾本岛。”(参见熊华源、单劲松:《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

这仍是一个清晰的“两步走”方案,但“第二步”可能所需“很长时间”,意味着中共中央不再考虑近期解放台湾本岛的问题,这使得“第一步”即解放金马,也显得不那么迫切了。

万隆会议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逐步确立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在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召开以后。(参见《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46页。)?

在周恩来率参会代表团离京前,毛泽东曾指示:“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人民日报》1994年2月27日。)

在会议期间的一次冷餐会上,为回应参会东南亚国家关心的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周恩来作了一个69个宇的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人民日报》1955年4月24日。)他还声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中美关系资料汇编》 第2辑(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2253页。)声明获得了与会国和世界舆论的热烈欢迎。

周恩来回国后,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声明内容写进国务院公报。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杜勒斯于4月26日发表声明,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参见《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9页。)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正式开始,关于台湾问题的斗争主战场转入外交舞台。

到了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仅需要和平环境,而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周恩来的对台思路由此进一步发展。

1月30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强调,要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7—1298页。)6月28日,他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89页。)这是中共第一次公开表达通过与台湾当局商谈和平解放台湾的愿望。

1957年4月,在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宴会上,周恩来介绍对台情况时说:“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毛泽东接着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是中国最髙领导人首次公开而且明确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统一台湾的具体政策思路,也逐渐明朗起来。

该年初,毛泽东就表示,台湾只要同美国断绝关系、与祖国统一,其他一切都好办。当与从台湾来的人士商谈时,毛泽东、中共中央指示向对方提议:(1)国共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2)台湾成为中国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实行髙度自治;(3)台湾地方政府归蒋介石领导,共产党不派人前去干预;(4)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对全国政务的领导,但外国军事力量一定要撤离台湾和台湾海峡。

关于中国政府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周恩来指出,这“是中央政府同地方当局之间的协商”(《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2辑(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2296页。);“我们对台湾决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新加坡《南阳商报》1956年8月14日。)。

关于统一后的安排,毛泽东表示:“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订个协议公布”。

毛泽东:“台湾只要与美国断绝关系,可派代表回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

周恩来补充说:“蒋经国等安排在人大或政协是理所当然的。蒋介石将来总要在中央安排。台湾还归他们管,如果陈诚愿意做,蒋经国只好让一下作副的。”“陈诚如果愿意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义之下,蒋经国也可到中央工作。”(参见《人民日报》1994年2月27日;廖心文:《为两岸和平统一开路的周恩来》,《百年潮》1997年第2期。)

国际舆论十分关心统一后如何安排蒋介石,周恩来回应说:“如果台湾归还中国的话,那么蒋介石就有贡献了,而他就可以根据他的愿望留在他的祖国的任何地方。”(《人民日报》1956年12月11日。)“如果蒋中正愿意回归祖国,绝不会低于国务院总理的地位。”(《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88页。)等等。?

毛泽东、周恩来密集阐述和平统一台湾主张,也有复杂的国际背景。在美国不承认和围堵、孤立新中国的形势下,中美大使级会谈是双方唯—直接接触通道。但美方在会谈中一直坚持要首先讨论“放弃使用武力”问题,要求中方同意发表冻结台湾地区现状的声明。(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0页。)这当然谈不拢。美国还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推行“两个中国”的主张。美国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不仅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严正批驳,也遭到蒋介石坚决抵制,蒋因此多次面临被美国赶下台的危机,美台矛盾激化。这令毛泽东、周恩来看到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

中共方面关于国共和谈的建议,不仅在世界上得到关注和好评,也曾引起蒋介石关注。可惜他将其解读为中共“和平攻势”“统战阴谋”而未作回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