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贼999

桃花树下死,做鬼也风流
正文

大风起兮[1] ——读曹操《短歌行》与毛泽东《沁园春·雪》

(2012-06-28 10:49:26) 下一个

诗言志,歌永言┅[2]

自古以来,诗就是用来言志的。无论是一介平民,还是历史巨匠。

“诗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文学样式,作者知觉‘内化’于心中,以自己精神的外射力和情感的渗透力来建腹诗歌文本,进而通过读者的感知、领会来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3]

关于汉丞相曹操与中共领袖毛泽东,这两个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在政治上,尽管众说纷纭,仍无阻二者各领风骚数十年。在文学上,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曹操文名早流传千数百年,,而毛泽东的诗词文章亦为海内外众多支持者所推崇。笔者在这里将曹丞相《短歌行》与毛主席《沁园春·》分析比较不但可以品味世上不可多得的美妙文章,更可以欣赏两位作者豪迈纵横的英雄气概,感受前后相差上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相同的脉络与不同的气息,从而进一步深刻了解体会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作者,以及进一步深刻体会几千年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将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曹操与毛泽东

曹操,字孟德,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人。父亲曹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只知道他是汉桓帝宦官曹腾的养子,后来官至太尉。曹操 “少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二十岁举孝廉为郎,任洛阳北部尉,政治生涯从此开始。后因“能明古学”被汉灵帝任为议郎。黄巾起,以骑都尉讨颍川贼,历任济南相,典军校尉,。献帝初,董卓专权,曹操以奋武将军从袁绍等关东群雄兴兵讨卓。其后,任东郡太守,收编黄巾降卒数十丌组成“青州兵”,实力大增,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领兖州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奉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讨不臣”, 自任汉丞相,此后击败吕布、袁绍、袁术等诸多对手而成为北中国的实际统治者。领冀州牧,进魏王,加九锡。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崩于洛阳,谥武王。之后其子曹丕代汉改元黄初,追尊为武皇帝。[4]

关于曹丞相,鲁迅先生曾这厶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5]在罗贯中演义三国之外的众多古籍中,曹氏的文治武功还是颇受称颂的。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光绪――年(公元1893年)生。中共一大代表,历任中共中央委员,国民党候补中执委,国民党中宣部代部长,红四军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国主席,红军总政委,中共中央主席,政治局主席,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1976年去世。

虽然曹父曹嵩曾贵为太尉,但因为是宦官曹腾养子的缘故,所以属于宦竖之列,在官场与士人中很被人瞧不起。毛氏则出身农家,在北大图书馆做过杂役,尽管学识也渊博,但在由教授留学生大学生组成的早期中共核心,同样被人瞧不起。此二人成为曹千岁与毛丌岁之后,他人的种种责难及自身的种种失当,与前期内心的阴影密不可分。这是两者的一个共同之处。

而超强的文字掌控能力同样是二者的共同之处。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盛况的开创者。赵福坛先生在他的《曹魏父子诗选》前言中说道∶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而曹魏父子则是这个时代的开山祖师。[6]沈德潜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7]特别是“他的四言诗是诗经以后四言诗的最佳作品,被称为复兴四言诗的作家。”[8]

关于毛泽东的文章,日本作家松本一男在他的《毛泽东评传》中曾这厶写道∶

历代的中国领导者里,懂文学艺术的人不多。毛泽东和古代的曹操一样,是不仅懂文学,自己又能作诗的独裁者。他的个性与政治上的造就不无可议之处,但他可称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词人”之一。[9]

这也许是对毛的诗词的最为恰如其分的评价。

毛氏是湖南人,同为湖南人的杨度在他的《湖南少年歌》中写道∶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做斯巴达。

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做普鲁士。

??在近代的湖南,这种文化心态颇具代表性[10]。这同样也是对毛泽东心态的写照,任何时候都不甘第二,直到最后,“作为国家的统治者,毛对全国人民的影响力,以及个人拥有的权力,应已超过任何一位历史上的帝王”[11],从这方面看,毛的成就则又是曹丞相所无法达到的了。?

毛氏与曹氏相似的地方很多。两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待自己的部属,纵观毛氏一生部属为数甚多,而能善终者寥寥。善待部属方面似乎毛氏不如曹氏,虽然曹氏一生杀人无数,但是对待部属却恩宠有加,甚至没有杀过一个打了败仗的部下,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他对待投了敌的属下也多是如此。较之喜好诿过他人演出《斩马谡》的诸葛丞相,以及日夜拿部属整风都嫌不够,最后创造出文化大革命的毛主席来说,曹丞相是无比大气的男人。

我们没有办法得知曹氏对毛氏的评价,而后者对于前者的评价,则是相当之高的,“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12],一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13]可尽显其推崇之情。

《短歌行》与《沁园春·

《乐府诗集》收有二首曹氏的短歌行,其中最能代表曹氏文采与心境的当属《短歌行·对酒当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吟,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4]

《短歌行·对酒当歌》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被排在《相和歌词五·短歌行》的第一首,“是最能代表曹操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的诗作之一。诗人悲歌慷慨,先感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继而抒写自己功业未成、求贤若渴的心情,最后以周公自比,说出自己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跌宕苍凉,笔墨酣畅,表达作者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错综复杂的心情。”[15]

《短歌行》大约作于建安十三年前后,53岁的作者破袁绍,征乌桓,平定北中国半个天,以冀州牧出任汉丞相,假一人之下实丌人之上,“三分天下有其二”[16],可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了。

再来看看毛氏得意之作《沁园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丌里雪飘。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7]

该词大约作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二月,作者43岁,其84年的人生刚刚走过一半。当其时,毛氏对外跳出了蒋中正几十丌大军的围追堵截,变二丌五千里大逃亡为英雄史诗,继而与张学良[18]、杨虎城[19]暗通款曲;对内铲除了枭雄张国焘红四方面军的势力[20],架空了“明君”张闻天[21],收服周恩来[22]甘当阿二,驱逐王明[23]到莫斯科长住,一改群雄纷争的中共为其毛氏一人之天下;之后帅军东下,沿秦军旧道由陕挥师东渡黄河以求三晋,图西北而虎视中国正是所谓“大风起兮云飞扬”[24],意气风发之际。其凌云之志当然是自比周公的曹孟德所难以企及的了。

“对毛泽东这首词,注家颇多。他自己也有解释,特别说明∶‘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其实,古往今来任何诗人的诗,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当然不能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古代的大英雄,谁也比不了我,看我超过他们。但睥睨千古的英雄气慨是跃然纸上的”[25]。其实,除秦皇外,其他如靠裙带关系“金屋藏娇”得位的花花公子刘彻,提着哥哥头向父亲索要皇位而后又篡改历史的阿二李世民,欺凌孤儿寡妇的赵匡胤,只识武功而不善文治的胡人征服者铁木真,这几个僭越者在毛氏眼里也许算不得太大的英雄!不但不如刘汉高与朱洪武,就是与“三分天下,而有其二”[26]却甘做“周西伯昌”[27]故事,“臣节不坠”[28]的曹阿瞒相比,也要少怀了几分“修奉贡献”[29]的“ 德”[30]。当然,这并不妨碍诗人借以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张贻玖女士在其《毛泽东和诗》中认为这是“受了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攻击秦始皇以下历代君主为大盗的影响”[31],认为“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是一种批判与攻击。其实不然,“略输文采”只是比较某人略输一点点,文采还是很有一些的,“稍逊风骚”亦是稍逊某一人而已,其实也相当的风骚了!试想古往今来数千年,能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者几许人耶?假如真是批判与攻击,为何不用秦二世、李后主、宋高宗、贾南风等人为靶子呢?或许这是张女士对诗人在字里行间不自觉流露出的王者豪迈的不解。或是想为诗人涂妆上些民粹主义的香粉,让他显得更加亲民一点?至于诗人自己说“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32],这只不过是一种中国式的谦虚,一种礼节而已。把这当真,那是一种少女的纯洁。

两首诗词中有这厶两句∶“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同样是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眷恋,在曹丞相笔下似乎就多出了几分幽怨,豪迈上似乎也远远地落在了毛大王的后面。这种差别的出现是与二者在志向与地位的差别相关联的,曹氏一生虽权倾天下,但理论上终为汉臣,不似毛先生“一人领导”,我们可否把这看作千岁与丌岁的差别之一?

两诗最为经典的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两句。两句不但在诗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充分地表露出作者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与企盼。

尽管罗贯中《三国演义》后世人对曹氏病诟甚重,但仔细分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们发现曹孟德乃是一个真正的儒者。古 人有云“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3],曹操一直自比周公,时时期待演绎周公故事,作为强势霸主而又能坚持这一点,好像只有孟德一人。曹操尽管权倾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34],但终其一世都是汉臣,没有代汉。有人举其杀害董承、伏后事例,但是董、伏等均是“谋诛曹贼”在先,究其根源则是身为名誉主席的刘协不解风情。而曹氏大概还是明了霍光故事的。更有意思的是,曹丞相的汉哪怕就是版图也都与西周的版图相似,而自赤壁之败后,到司马氏专权之前,其一直采取守势,对于西周文明的化外之地蜀和吴没有太多的感情,似乎又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另一种含义。我们甚至还可以发现终了曹丞相一生,竟然没有杀过一个打了败仗的部下,较之《斩马谡》的导演诸葛丞相,无疑又让阿瞒更增添了几分儒雅。当然,比较一位亲王与一位乡侯的肚量,差别,实在用不着太多的大 小怪。此外,在其治下发生发展的建安文学盛况,以及以其为代表的建安风骨,是否也可以当做曹公儒雅的一个佐证呢?遗憾的是,三人成虎,罗贯中以后诸多文人,不愿给曹丞相机会。

再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不但完美地表现了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情怀,也预示了之后“天翻地覆慨而慷”[35]的历史发展。既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在话下,借用罗贯中的一句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此时此刻,作者何尝又不是在“青梅煮酒”呢?作词的前后毛氏正谋求着与蒋中正的国民党联合抗日。在毛的眼里蒋公是否就是 “大耳贼”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倭人入寇之际,蒋氏确是学着刘皇叔去了四川,抗战 利后北伐不成,逃 大陆,在一孤悬海外的小岛偏安一生,把这大好河山,双手捧着奉献了毛公。

与曹氏着重于倾诉衷肠相比较,毛氏在词中更多是着墨于抒展壮志豪情。究其原因,或许曹氏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豪气干云十数年了,较之毛氏刚刚当上陕北王少年气盛,固已是强弩之末;再从年龄上看,曹操 65年人生其时已过泰半,纵有歌以咏老骥伏枥千里之志,可以“吞吐宇宙气象”[36],但较之阳寿刚刚届半的毛润之风流年少,粪土当年丌户侯的英雄豪迈,则曹氏老矣!真所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37]。明日的一代天骄,又将是何许人也?

值得一提的是,四十年后,毛氏的殿前都点检又演义了英雄赵匡胤的故事新编,只是地点由东京汴梁搬到了北京大都。尚若毛先生地下有知,该是如何感慨?这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8]!难怪两千多年前的刘季刘汉高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39]了。

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短歌行》与《雪》可以看做曹操与毛泽东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各自不同的《大风歌》。这是我们研究这两首诗词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所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曹丞相输了,以周公较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曹丞相输在气不如人上;但若从道德的高度上看,把周公与“黑手高悬霸主鞭”[40]的诸位大帝相比,曹丞相没有输,曹毛二人各自给自己的定位亦是正确。而“天下归心”正是所有统治者所企盼而又不能企及的境界了,无论曹毛。

对两位作者创作时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家庭文化以及不同的生平事迹等各方面的分析过程,我们终于体会到了二者思想与心理的异同,从而更为接近真实地了解曹丞相与毛主席,这两位在中国历史上相隔千数百年的巨人,他们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们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深情怀,以及在他们内心的深处,又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悲哀。



[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p389,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 《尚书·尧典》转载自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p41,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钱乃荣《中国语言文学导论》p287,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见范晔《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及陈寿《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操》,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5]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而已集》。见夏传才《曹操集注》p1,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

[6] 赵福坛《曹魏父子诗选》p3,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

[7] 赵福坛《曹魏父子诗选》p5,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

[8] 夏传才《曹操集注》p10,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

[9] 松本一男《毛泽东评传》,扉页∶《给台湾的读者》,台北市∶新潮社1993年。

[10] 见马连礼等《毛泽东诗词纵横论》p71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11] 韦政通《无限风光在险峰》p33,台北县∶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88年。

[12] 胡哲峰、孙泰《毛泽东谈毛泽东》p149,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

[13]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p59,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14]郭茂倩[宋]《乐府诗集·卷三十相和歌辞五·短歌行二首六解p44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5]赵福坛《曹魏父子诗选》p16,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

[16]郭茂倩[宋]《乐府诗集·卷三十相和歌辞五·短歌行二首六解p448,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7] 臧克家《毛泽东诗词讲解》p47,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18] 时任国民政府陆海军副总司令。

[19]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司令。

[20] 中共实际创造者,此前任红四方面军最高首脑,红军总政委,此时已被毛氏废黜。

[21] 时任中共总书记。

[22] 时任中共军委副主席,掌有实权。

[23] 时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

[2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p389,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5] 辛子陵(《毛泽东全传卷二·两丌五千里大逃亡》p377,台北县∶书华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

[26]郭茂倩[宋]《乐府诗集·卷三十相和歌辞五·短歌行二首六解p448,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7] 同上

[28] 同上

[29] 同上

[30] 同上

[31] 张贻玖《毛泽东和诗》p iv香港∶三联书店1995

[32]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p48,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33] 见《论语.八佾》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4]见范晔∶《後汉书·献帝纪》北京∶中华书局。

[35]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p50,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36] 清人沈德潜评价曹诗语,见赵福坛《曹魏父子诗选》p25,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

[37] 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p59,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3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p389,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39] 同上

[40] 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p70,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 诗言志,歌永言┅ ” [2]

自古以来,诗就是用来言志的。无论是一介平民,还是历史巨匠。

“诗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文学样式,作者知觉‘内化’于心中,以自己精神的外射力和情感的渗透力来建腹诗歌文本,进而通过读者的感知、领会来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3]

关于汉丞相曹操与中共领袖毛泽东,这两个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在政治上,尽管众说纷纭,仍无阻二者各领风骚数十年。在文学上,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曹操文名早 已 流传千数百年,,而毛泽东的诗词文章亦为海内外众多支 持者所推崇。笔者在这里将曹丞相 《短歌行》与毛主席《沁园春 · 雪 》分析比较 不但可以品味世上不可多得的美妙文章,更可以欣赏两位作者豪迈纵横的英雄气概,感受前後相差上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相同的脉络与不同的气息,从而 进一步深刻了解体会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作者,以及进一步深刻体会几千年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将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曹操与毛泽东

曹操,字孟德,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 155 年)生。沛国谯县人。父亲曹嵩 , 《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 》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只知道他是汉桓帝宦官曹腾的养子,後来官至太尉。曹操 “少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二十岁举孝廉为郎,任洛阳北部尉,政治生涯从此开始。後因“能明古学”被汉灵帝任为议郎。黄巾起,以骑都尉讨颍川贼,历任济南相,典军校尉,。献帝初,董卓专权,曹操以奋武将军从袁绍等关东群雄兴兵讨卓。其後,任东郡太守,收编黄巾降卒数十丌组成“青州兵”,实力大增,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 192 年)领兖州牧。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以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奉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讨不臣”, 自任汉丞相,此後击败吕布、袁绍、袁术等诸多对手而成为北中国的实际统治者。领冀州牧,进魏王,加九锡。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 年)崩于洛阳,谥武王。之後其子曹丕代汉改元黄初,追尊为武皇帝。 [4]

关于曹丞相,鲁迅先生曾这厶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5] 。 在罗贯中演义三国之外的众多古籍中,曹氏的文治武功还是颇受称颂的。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光绪――年(公元1893年)生。中共一大代表,历任中共中央委员,国民党候补中执委,国民党中宣部代部长,红四军政委,中华苏维埃共 和 国主席,红军总政委,中共中央主席,政治局主席,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1976年去世。

虽然曹父曹嵩曾贵为太尉,但因为是宦官曹腾养子的缘故,所以属于宦竖之列,在官场与士人中很被人瞧不起。毛氏则出身农家,在北大图书馆做过杂役,尽管学识也渊博,但在由教授留学生大学生组成的早期中共核心,同样被人瞧不起。此二人成为曹千岁与毛丌岁之後,他人的种种责难及自身的种种失当,与前期内心的阴影密不可分。这是两者的一个共同之处。

而超强的文字掌控能力同样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盛况的开创者。赵福坛先生在他的《曹魏父子诗选》前言中说道∶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而曹魏父子则是这个时代的开山祖师。 [6] 沈德潜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 [7] 特别是“他的四言诗是诗经以後四言诗的最佳作品,被称为复兴四言诗的作家。” [8]

关于毛泽东的文章,日本作家松本一男在他的《毛泽东评传》中曾这厶写道∶

历代的中国领导者里,懂文学艺术的人不多。毛泽东和古代的曹操一样,是不仅懂文学,自己又能作诗的独裁者。他的个性与政治上的造就不无可议之处,但他可称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词人”之一。 [9]

这也许是对毛的诗词的最为恰如其分的评价。

毛氏是湖南人,同为湖南人的杨度在他的《湖南少年歌》中写道∶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做斯巴达。

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做普鲁士。

在近代的湖南,这种文化心态颇具代表性 [10] 。这同样也是对毛泽东心态的写照,任何时候都不甘第二,直到最後,“作为国家的统治者,毛对全国人民的影响力,以及个人拥有的权力,应已超过任何一位历史上的帝王” [11] ,从这方面看,毛的成就则又是曹丞相所无法达到的了。

毛氏与曹氏相似的地方很多。 两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待自己的部属,纵观毛氏一生部属为数甚多,而能善终者寥寥。善待部属方面似乎毛氏不如曹氏,虽然曹氏一生杀人无数,但是对待部属却恩宠有加,甚至没有杀过一个打了败仗的部下,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他对待投了敌的属下也多是如此。较之喜好诿过他人演出《斩马谡》的诸葛丞相,以及日夜拿部属整风都嫌不够,最後创造出文化大革命的毛主席来说,曹丞相是无比大气的 真 男人。

我们没有办法得知曹氏对毛氏的评价,而後者对于前者的评价,则是相当之高的,“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12] ,一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13] 可尽显其推崇之情。

《短歌行》与《沁园春 ·

《乐府诗集》收有二首曹氏的 《 短歌行 》 ,其中最能代表曹氏文采与心境的当属《短歌行 · 对酒当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吟,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

《短歌行 · 对酒当歌 》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被排在《相和歌词五 · 短歌行》的第一首,“是最能代表曹操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的诗作之一。诗人悲歌慷慨,先感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继而抒写自己功业未成、求贤若渴的心情,最後以周公自比,说出自己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跌宕苍凉,笔墨酣畅,表达作者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错综复杂的心情。” [15]

《短歌行》大约作于建安十三年前後,53岁的作者破袁绍,征乌桓,平定北中国半个天,以冀州牧出任汉丞相,假一人之下实丌人之上,“三分天下有其二” [16] ,可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了。

再来看看毛氏得意之作《沁园春 · 雪 》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丌里雪飘。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7]

该词大约作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 1936 年)二月,作者 43 岁,其 84 年的人生刚刚走过一半。当其时,毛氏对外跳出了蒋中正几十丌大军的围追堵截,变二丌五千里大逃亡为英雄史诗,继而与张学良 [18] 、杨虎城 [19] 暗通款曲;对内铲除了枭雄张国焘红四方面军的势力 [20] ,架空了“明君”张闻天 [21] ,收服周恩来 [22] 甘当阿二,驱逐王明 [23] 到莫斯科长住,一改群雄纷争的中共为其毛氏一人之天下;之後帅军东下, 沿秦军旧道由陕挥师东渡黄河以求三晋 ,图西北而虎视中国 , 正是所谓“大风起兮云飞扬” [24] ,意气风发之际 。其凌云之志当然是自比周公的曹孟德所难以企及的了。

“对毛泽东这首词,注家颇多。他自己也有解释,特别说明∶‘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其实,古往今来任何诗人的诗,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当然不能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古代的大英雄,谁也比不了我,看我超过他们。但睥睨千古的英雄气慨是跃然纸上的” [25] 。其实,除秦皇外,其他如靠裙带关系“金屋藏娇”得位的花花公子刘彻,提着哥哥头向父亲索要皇位而後又篡改历史的阿二李世民,欺凌孤儿寡妇的赵匡胤,只识武功而不善文治的胡人征服者铁木真,这几个僭越者在毛氏眼里也许算不得太大的英雄!不但不如刘汉高与朱洪武,就是与“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26] 却甘做“周西伯昌” [27] 故事,“臣节不坠” [28] 的曹阿瞒相比,也要少怀了几分“修奉贡献” [29] 的“德” [30] 。当然,这并不妨碍诗人借以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张贻玖女士在其《毛泽东和诗》中认为这是“受了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攻击秦始皇以下历代君主为大盗的影响” [31] ,认为“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是一种批判与攻击。其实不然,“略输文采”只是比较某人略输一点点,文采还是很有一些的,“稍逊风骚”亦是稍逊某一人而已,其实也相当的风骚了!试想古往今来数千年,能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者几许人耶?假如真是批判与攻击,为何不用秦二世、李後主、宋高宗、贾南风等人为靶子呢?或许这是张女士对诗人在字里行间不自觉流露出的王者豪迈的不解。或是想为诗人涂妆上些民粹主义的香粉,让他显得更加亲民一点?至于诗人自己说“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32] ,这只不过是一种中国式的谦虚,一种礼节而已。把这当真,那是一种少女的纯洁。

两首诗词中有这厶两句∶“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同样是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眷恋,在曹丞相笔下似乎就多出了几分幽怨,豪迈上似乎也远远地落在了毛大王的後面。这种差别的出现是与二者在志向与地位的差别相关联的,曹氏一生虽权倾天下,但理论上终为汉臣,不似毛先生“一人领导”,我们可否把这看作千岁与丌岁的差别之一?

两诗最为经典的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两句。两句不但在诗词中起到了画龙点楮的作用,更是充分地表露出作者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与企盼。

尽管罗贯中《三国演义》後世人对曹氏病诟甚重,但仔细分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们发现曹孟德乃是一个真正的儒者。古人有云“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3] ,曹操一直自比周公,时时期待演绎周公故事,作为强势霸主而又能坚持这一点,好像只有孟德一人。曹操尽管权倾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 [34] ,但终其一世都是汉臣,没有代汉。有人举其杀害董承、伏後事例,但是董、伏等均是“谋诛曹贼”在先,究其根源则是身为名誉主席的刘协不解风情。而曹氏大概还是明了霍光故事的。更有意思的是,曹丞相的汉哪怕就是版图也都与西周的版图相似,而自赤壁之败後,到司马氏专权之前,其一直采取守势,对于西周文明的化外之地蜀和吴没有太多的感情,似乎又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另一种含义。我们甚至还可以发现终了曹丞相一生,竟然没有杀过一个打了败仗的部下,较之《斩马谡》的导演诸葛丞相,无疑又让阿瞒更增添了几分儒雅。当然,比较一位亲王与一位乡侯的肚量,差别,实在用不着太多的大小怪。此外,在其治下发生发展的建安文学盛况,以及以其为代表的建安风骨,是否也可以当做曹公儒雅的一个佐证呢?遗憾的是,三人成虎,罗贯中以後诸多文人,不愿给曹丞相机会。

再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不但完美地表现了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情怀,也预示了之後“天翻地覆慨而慷” [35] 的历史发展。既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在话下,借用罗贯中的一句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此时此刻,作者何尝又不是在“青梅煮酒”呢?作词的前後毛氏正谋求着与蒋中正的国民党联合抗日。在毛的眼里蒋公是否就是 “大耳贼”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倭人入寇之际,蒋氏确是学着刘皇叔去了四川,抗战利後北伐不成,逃大陆,在一孤悬海外的小岛偏安一生,把这大好河山,双手捧着奉献了毛公。

与曹氏着重于倾诉衷肠相比较,毛氏在词中更多是着墨于抒展壮志豪情。究其原因,或许曹氏自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豪气干云十数年了,较之毛氏刚刚当上陕北王少年气盛,固已是强弩之末;再从年龄上看,曹操 65 年人生其时已过泰半,纵有歌以咏老骥伏枥千里之志,可以“吞吐宇宙气象” [36] ,但较之阳寿刚刚届半的毛润之风流年少,粪土当年丌户侯的英雄豪迈,则曹氏老矣!真所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37] 。明日的一代天骄,又将是何许人也?

值得一提的是,四十年後,毛氏的殿前都点检又演义了英雄赵匡胤的故事新编,只是地点由东京汴梁搬到了北京大都。尚若毛先生地下有知,该是如何感慨?这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8] !难怪两千多年前的刘季刘汉高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39] 了。

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短歌行》与《雪》可以看做曹操与毛泽东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各自不同的《大风歌》。这是我们研究这两首诗词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所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曹丞相输了,以周公较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曹丞相输在气不如人上;但若从道德的高度上看,把周公与“黑手高悬霸主鞭” [40] 的诸位大帝相比,曹丞相没有输,曹毛二人各自给自己的定位亦是正确。而“天下归心”正是所有统治者所企盼而又不能企及的境界了,无论曹毛。

在 对两位作者创作时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家庭文化以及不同的生平事迹等各方面的分析过程,我们终于体会到了二者思想与心理的异同,从而更为接近真实地了解曹丞相与毛主席,这两位在中国历史上相隔千数百年的巨人,他们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们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深情怀,以及在他们内心的深处,又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悲哀。



[1] 司马迁《史记 卷八 · 高祖本纪 》 p389 ,北京∶中华书局, 1959 年。

[2] 《尚书 · 尧典 》转载自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p41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3] 钱乃荣《中国语言文学导论》 p287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4] 见范晔《後汉书 卷九 · 孝献帝纪第九 》及 陈寿《三国志卷一 · 魏书一 · 武帝操》,北京∶中华书局 1982 年。

[5]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而已集》。见夏传才《曹操集注》p 1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6] 赵福坛《曹魏父子诗选》p 3 ,香港∶三联书店, 1982 年。

[7] 赵福坛《曹魏父子诗选》p 5 ,香港∶三联书店, 1982 年。

[8] 夏传才《曹操集注》p 10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9] 松本一男《毛泽东评传》,扉页∶《给台湾的读者》,台北市∶新潮社 1993 年。

[10] 见马连礼等《毛泽东诗词纵横论》 p71 ,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

[11] 韦政通《无限风光在险峰》 p33 ,台北县∶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 88 年。

[12] 胡哲峰、孙泰《毛泽东谈毛泽东》 p149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年。

[13] 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 p59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 年。

[14] 郭茂倩[宋]《乐府诗集 · 卷三十相和歌辞五 · 短歌行二首六解 》 p447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年。

[15] 赵福坛《曹魏父子诗选》 p16 ,香港∶三联书店, 1982 年。

[16] 郭茂倩[宋]《乐府诗集 · 卷三十相和歌辞五 · 短歌行二首六解 》 p448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年。

[17] 臧克家《毛泽东诗词讲解》 p47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 年。

[18] 时任国民政府陆海军副总司令。

[19]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司令。

[20] 中共实际创造者,此前任红四方面军最高首脑,红军总政委,此时已被毛氏废黜。

[21] 时任中共总书记。

[22] 时任中共军委副主席,掌有实权。

[23] 时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

[24] 司马迁《史记 卷八·高祖本纪 》 p389 ,北京∶中华书局, 1959 年。

[25] 辛子陵(《毛泽东全传卷二 · 两丌五千里大逃亡》 p377 ,台北县∶书华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93 年。

[26] 郭茂倩[宋]《乐府诗集 · 卷三十相和歌辞五 · 短歌行二首六解 》 p448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年。

[27] 同上

[28] 同上

[29] 同上

[30] 同上

[31] 张贻玖《毛泽东和诗》 p iv 香港∶三联书店 1995 。

[32] 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 p48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 年。

[33] 见《论语.八佾》 ∶ 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34] 见范晔∶《後汉书·献帝纪》北京∶中华书局。

[35] 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 p5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 年。

[36] 清人沈德潜评价曹诗语,见赵福坛《曹魏父子诗选》 p25 ,香港∶三联书店, 1982 年。

[37] 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 p59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 年。

[38] 司马迁《史记 卷八 · 高祖本纪 》 p389 ,北京∶中华书局, 1959 年。

[39] 同上

[40] 臧克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讲解》 p7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 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