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泽东对中东问题的考虑

(2009-01-07 17:39:30) 下一个
中东地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历史上群雄逐鹿,战后是国际多种矛盾的交汇点。1955年万隆会议成功举行之后,毛泽东日益关注中东问题,开始同阿拉伯朝野人士接触,逐步形成了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斗争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确定了对中东问题的原则立场,制定并不断完善了对中东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策略。30多年来,我国对中东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政策赢得了阿拉伯国家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誉,提高了我国国际声望,巩固、发展了我国同该地区国家的关系。

一、毛泽东中东外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战略考虑

l9 世纪末期,在英帝国主义的纵容和支持下,犹太复国主义在欧洲兴起,世界许多地方的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巴勒斯坦人发生摩擦,矛盾日深,酿成多次流血事件。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分治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阿拉伯人因反对该决议而不屑建国,犹太人则于翌年成立了以色列国家。以色列立国后,先后于1948年、1956年、l967年和l973年同阿拉伯国家发生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色列不仅侵占了 181号决议所规定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和整个耶路撒冷,而且在1967年的战争中鲸吞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横遭剥夺,阿拉伯国家一些领土沦陷,安全受到威胁。

毛泽东根据这一历史背景和客观现实,对阿以争端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把握了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斗争的实质,做出了这一斗争和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是世界范围反帝斗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论断。他在会见阿拉伯宾朋时说:“问题不是一个以色列,而是谁站在以色列背后的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个美国的问题。”“全世界要组成统一战线来反对帝国主义,因为帝国主义正在组织起来反对我们。譬如.他们正在利用以色列反对你们。利用以色列只不过是一种方式,还有很多别的方式”。

毛泽东是把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斗争,提高到建立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的。

二、支持各国的正义斗争,履行国际主义义务

他在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开幕词中宣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

他基于对阿以争端实质的认识,充分肯定了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认为大力支持这一斗争并向阿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从而决定了这种支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斗争是个原则性的问题,因而这种支持是真诚的、坚定的,不附带任何条件。毛泽东在同一位约旦朋友谈论阿以冲突问题时强调,“我们不赞成你们就是犯错误”。1956年发生苏伊士运河事件之后,他在同埃及驻华大使谈援埃问题时说:“我们的帮助没有任何条件。你们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能力所及,一定帮助。”他在会见另一位阿拉外宾时指示在座的我国其他领导人,要好好地研究一下援助问题,“现在没有的,将来要给他们”。(二)支持是相互的。毛泽东一贯认为,中国人民同亚非拉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这个共同敌人的斗争中,休戚与共,命运相关,必须互相支持。他在会晤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和朋友时,反复强调这一主张。他说:“我们在两条战线上,你们在西,我们在东,而敌人是一个。我们相互支持,你们支持我们,我们支持你们。”他认为,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分散了敌人的力量,使我们身上的压力减轻了”;相反,如果他们的斗争遭到挫折,“对我们也是很大打击”。因此,可以说我们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斗争,既是履行崇高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扩大我国在国际斗争中的回旋余地。

三、研究和帮助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斗争的健康发展

他以战略家的眼光关注着中东的风云变幻,利用会见阿方宾客的机会研究斗争形势的发展,对阿以争端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并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对如何推进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斗争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树立必胜信念,坚持长期斗争,40年代末期以来,阿拉伯国家的反以斗争曲折发展,军事上一直处于劣势,能否以弱小的力量战胜有帝国主义撑腰的气势汹汹的以色列,就成了坚持斗争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阿方在与以的战争中伤亡惨重,失地丧权,有些人复仇心切,急于求成,缺乏坚持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会见阿拉伯人士时反复强调,既要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既要坚信正义事业最终必胜,又要准备进行艰难困苦的持久斗争。他在l965年3月对来访的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说:“帝国主义就是怕人民,以色列怕你们更多一些……我看你们这些难民大有希望。”他曾向阿拉伯客人指出,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是可以打败的,但又多次提醒,“胜利的道路上会有曲折,你们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无论合法或武装斗争,都要遭受困难的。要准备遭受困难,也要准备付出时间,可能要较长时间 ”。(二)加强内部团结,争取胜利主要依靠自己。毛泽东衷心希望阿拉伯国家以大局为重,摒弃内部分歧,加强团结,共同对敌,强调中东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要依靠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坚持斗争。他1960年5月会见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代表团时语重心长地说:“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人民……总之,保持团结就好,尽可能争取更多的人。”他表示相信,只要阿拉伯人民团结起来了,帝国主义的阴谋就不会得逞。(三)要讲究斗争策略。他特别强调三点:第一,“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在谈到埃及取得苏伊士运河斗争的胜利时,他赞扬埃及“巧妙地利用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间、帝国主义和民族独立国家间的矛盾”。他在先后会见法共代表团和埃及副总统时说,要对犹太人采取分化政策,把以色列分成两部分,亲帝的部分,人民和共产党的部分,不分上下层,通通反对,对反帝斗争不利。第二,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灵活的策略。他向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建议,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打法。第三,视形势发展变换斗争手法。他称道埃及总统纳赛尔在苏伊士运河斗争中“做法很聪明,他有时硬、有时软,有时用一种很和平的办法 ”。(四)在斗争中学习斗争,既要总结打胜仗的经验,也要总结打败仗的教训。

四、正确处理同以色列的关系

既然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斗争,反对以色列的扩张主义,就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处理我国同以色列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既坚持原则,又实事求是,为我国解决这一敏感的问题确定了指导原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色列政府即于次年1月予以承认,并在此后一再试图同我国建交。鉴于以色列当时受美国袒护,侵犯阿拉伯国家领土和民族权利,支持美国武装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我国从国际反帝斗争的全局出发,并着眼于广大的阿拉伯国家,经毛泽东批准同意,决定对以色列采取在一定时期内不承认不建交的方针,但不做永不承认、永不建交的承诺。毛泽东认为,我们反对的是以色列统治集团推行的扩张主义,不是犹太民族;支持的是阿拉伯国家恢复民族权利的正义斗争,不是笼统的排犹思潮。他在同众多的阿方人士的交谈中,从未表示赞同否定以色列生存权的说法,从未许诺永不同以建交。

对毛泽东外交思想领会最深最透的周恩来1956年5月对一个阿拉伯代表团说:“任何一个民族总有短处和长处……从前途来看,总会变化的,侵略者总会最后失败,主张和平、独立、自由的人总会胜利的。人类仇恨宜解不宜结。因此,我们不能说中国永远不承认以色列。现在我们与以色列无外交关系,因为它侵略你们,但不能说将来以色列不进行侵略的时候。我们也不承认,那就被动,就没有理由了。”1965年3月,他更加明确地向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提出,中国不能承担不承认以色列、否定以色列整体的义务。

毛泽东提出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思想至今已30多年了。尽管在此期间,中东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逐步对中东政策做出相应调整,1992年1月同以色列建交,从而使我国在中东的外交步入全方位发展的新时期,但认真学习毛泽东有关于中东的外交思想,对保持我中东政策的连续性,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拓对中东的外交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